商业洞察 丨 作者 / 殷思源
节前,有一位学员给我发信息说: 我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负责一个项目,本来这是一个不太受关注的小项目,但因为执行效果非常好,导致项目结果被无限放大了,最后居然受到了分行一把手的关注。整个项目做出亮点的最核心环节是我策划并实施的,但最终因为我同事汇报的能力更强,领导把功劳记在了他的头上。我很郁闷,应该怎么办呢?
关于在工作中,如何定义自己的付出,如何评价功劳与成果,其实是一件特别普遍的事儿。
今天,我试着给这位提问的同学一点建议。
— 1 —
职场,不争一时之长短
在职场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感觉: 想要完全严谨、公平地切分工作成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在绝大多数通过协作来完成的工作界面中,根本做不到严格分工。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经常被大家忽略的原因: 当一个人努力想要被看见的时候,确实很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
所以,如果这只是偶然发生的一次事件,你大可以不必放在心上,毕竟日子还长。而要稍稍值得警惕的是,确实存在一些人自己什么也不干,却经常在邀功环节表现得特别积极,这种人是应该疏远的。
这一次,虽然有些遗憾和不甘,但我还是想劝这位同学: 职场,从来都不是争一时长短的地方,而且一直追究下去对自己一定是弊大于利的。
其实站在领导的角度来看,比起成果、功劳归属于谁,他通常更关心任务是否完成。你可以换个角度想,如果项目执行出问题了,如果有人此时急于撇清责任,而不是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领导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没有担当且没有大局观的人。
— 2 —
这件事的意义在哪里?
如果非要给这件事赋予一个意义,或者说我想写这篇文章的初衷的话,我的理解是: 复盘这次经历,不要让类似的事情在未来多次重复。毕竟,让你工作的成果得到客观地评价,也是一种职场能力。
如果下一次某个项目你还是操盘的人,该怎么做呢?
我的建议是: 做好汇报。
汇报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除非你要讲的是个人工作思考,否则汇报的视角一律用“我们”,而不是“我”。如果一定要讲出其他同事的工作成果,一定要直接说出对方的名字。
相信我,这样走从长期来看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那万一还是有人向领导邀功,把所有的成果都归功于他自己,我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 可以尝试做一些延伸类的思考。 比如,这次项目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迁移到其他项目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体经验组织化”、“隐性经验显性化”。
另外,你大可不必纠结这位邀功同事就事论事的思考,完全可以跳出当下,站在一个更大的格局上进行补充。比如:可以结合这次的经验,优化此前的项目操作流程。
写在最后的话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如果在你眼里每次都抢功,但领导依旧十分器重这个人。你一定要客观地分析一下这位同事到底有什么优点,会不会是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又或者自己对人家有没有什么偏见。
站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和相对广阔的空间中,其实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你潜在的合作对象,也许换个角度看,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最后的最后,职场始终是一个谁兼容谁,谁就能领导谁的地方,你要想在这里有广阔前景,工作能力本身并不是全部。
祝,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