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了让你更好的目标,但就是不想行动怎么办?

人一定要学会给自己"科学改命"这个能力!

——悦哥

最近悦哥遇到最多的一个职场问题就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可连目标和计划都写好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点儿想去做这个事情的动力都没有……"

我不喜欢用深奥的心理学去分析这个问题(关键是我也不会啊),凭我的经验,这样问题的原因是个复杂的、相关联的因素加杂在一起的结果。我挑出3点供你参考(都是我在听到这个问题时,大脑中直接冒出来的念头):

1、原生家庭:过严的家庭教育(经常被关注缺点,受到人身攻击"你怎么这么笨、干啥啥不行……"),让她习惯于关注自己的缺点,而且内心极度缺乏爱,导致自己价值感很低,认为自己配不上非常幸福的事物,不论是爱人还是工作、收入,会莫名其妙破坏幸福的机会。而且因为缺爱而内心空虚,对多巴胺上瘾,不去做计划的事,而是去刷抖音、刷剧、看小说、玩游戏,消磨时间。

2、大脑不喜欢:大脑不会做"对的"事情,大脑喜欢做"舒适"的事情。如果不去PUA自己学习、工作、锻炼等在"非舒适区"中是件舒适的事情,那么大脑非常不想去做人的新目标的。尤其是人在之前刚完成一件消耗意志力的大事时,大脑就很懒。

3、对结果的错误认知:对结果没把握,怕白白付出辛苦。或者自己对这个结果没兴趣,并没有和自己想要的事物相关联(比如完成了这个稍稍有点挑战的目标,就有人给你1千万奖金,你还缺少动力吗)。人对很可能白辛苦的工作是提不起兴趣的,对不确定性的事情,也是有讨厌和恐惧的。

绝大部分有这个问题的朋友,以上这3个问题几乎都是同时存在,我就上面3个问题给一些建议,你关注悦哥的解决思路就好,你也可能会推演出更好的方法。

 1

接纳父母

不知道你怎么看待你的父母,如果感觉他们对自己并不好,那可以把记忆中对自己不好的时间加一下,比如指责、争吵。再把父母为自己做事的时间加一下,比如接送上下学、洗衣服、做饭、买用品、铺床叠被……会发现,父母照顾子女的时间比争吵多得多。另外,长大了再看看那些争吵,真的全是父母错了吗?

但这都不重要,我们只要理解,父母生气的指责、争吵,那就是他们表达关心的方式(愤怒的背后是恐惧和担心,怕孩子以后没有自立的能力,自己死了也不放心),他们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可以看到学到《非暴力沟通》这类知识。他们只是单纯的沿袭了他们父母怎么教育他们的方式。

当然还是有人固执地认为,父母就是不喜欢自己,悦哥也不会去和他辩解,我只想问他,你的目的是让自己幸福,还是一定要分个对错?是想让自己不再受过去的影响而为自己和自己的目标去行动,还是就把锅甩给原生家庭,好让自己不用努力?

先接纳父母接纳过去的经历,你就很容易接纳自己,一个人对周围的挑剔、看不顺眼,就是内心对自己的挑剔和看不顺眼。当发现自己的缺点都是特点和优点时,也就很容易接纳自己了,接纳了自己,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感,内心才能不空虚,感觉自己的优势要是发挥好,一定未来可期!

 2

利用大脑

现代人的生活还是很“舒适”的,几千工资就可以吃饱饭、交网费,刷刷手机很舒服。可内心的焦虑是对未来和未知的恐惧,因为“舒适圈”外面围着的就是陌生恐怖的“恐慌圈”!而且这个恐慌圈还在不断的侵蚀着我们的舒适圈(网费涨、软件更费流量、生活成本提高、工资不涨、很可能会失业……)。

想清楚上面的处境,唯一能让我们不焦虑的就是,走出“舒适圈”,刻意地去圈外几米的恐慌圈里多站一会儿,等自己能不怕了、适应了,这块地方也就变成你的舒适圈了。就这样再向外走、再多适应,你的能力就提升了,舒适圈也变大了。这种在舒适圈外有意让自己不舒适,才是真正的舒适。把这种想法不停和大脑说,大脑也会把这种故意折腾自己,当成舒适的事情,自然就支持你这么做了。

 3

重新定义什么是收获

很多人担心做了事情得不到结果,这是太想要结果了。如果发现自己只要去做了,就会收获很多以前不了解的做事经验,而这些经验的磨炼,能让我们的能力更强、见识更广,甚至总结归纳一下,都可以做知识付费!那你还怕不怕自己白白付出了呢?

另外一点,如果把这事的结果与自己最想得到的事物挂上钩,而想起每一步都是必然可达成的,你会不会去做呢?一定会去做的。比如这个能力掌握了或这个证书考下来,企业就一定会给你涨薪30%,你做不做得到?

如果这还不能让这个人找到行动的动力,悦哥还会问他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狠人还是怂人?他怕不怕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是不是害怕别人说他是个怂人?

每个细节里还有很多运用的细节和方法,篇幅问题加笔力有限,我只能写这么多,欢迎你如果在个人成长上有什么问题自己想不清楚,找悦哥来,我们一起想清楚。


(职场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