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越来越厉害的3种底层思维

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过一个公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在稻盛和夫看来,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比拥有智商、体魄等其他能力更为重要。

  • 为什么有的人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 为什么明明已经拼尽全力,却还是不行?

  • 为什么有的人不聪明,却总能取得好成绩?

具有不同思维模式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时,所得出的结论与所产生的行为,往往大相径庭。 很多时候,一个人处理事情的逻辑和方法,才是决定他是否能做出成绩的首要因素。

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正确的思维方式,比努力更重要。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才是逆袭人生的关键。

今天和大家分享,能让你越来越强的3种底层思维。

曾在一段时期,“木桶效应”很流行。它告诉人们,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短板。你的弱点,会决定你的高度。

在工业化时代,木桶理论的确非常有效。 但在全球互联网的时代,这种中庸的理念早已不适合了。 因为在如今的社会分工下,我们实在没必要面面俱到。

对一家公司而言,无论是财务、人力资源、法律服务,还是公关,公司都可以选择外包给专业的人士去处理。

比如,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战略就是这样。他们把所有的制作、渠道、发货、物流全部外包,只保留市场部的寥寥几个人运营百事可乐的品牌。只专注于做好品牌这个长板。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同样如此。 比起短板,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是你的长板。

与其非得要花时间、精力去学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不如把自己的发挥到最大。

巴菲特在一个纪录片中说: 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呆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情。

古典老师也说: 高手都在持续做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他们一旦找到高价值区,就专注耕耘,咬定青山不放松。

现代职场中,找到自己的长板,尽自己的努力,将自己的长板放大,让这个长板成为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职业生涯策略,叫 “一专多能零缺陷”

  • “一专”指让自己有一项专长非常强,能够帮助自己脱颖而出;

  • “多能”指有可能多储备几项能力可以搭配着使用;

  • “零缺陷”指通过自身努力和对外合作,让自己的弱处及格即可。

这种策略,未尝不是一种聪明人的做法。

绿

当你跟朋友聊一天的时候,身边是不是会有这样一个人,当他认定一个观点时候,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甚至批驳你的观点,坚持认为他的认知才是对的。

现实中,像这样习惯性反驳的人,其实不在少数。

成甲在《好好学习》里面, 把这种听到建议就排斥、指摘的处事方式称为“ 红灯思维 ”。

具有红灯思维的人,往往不愿意尝试新东西,不愿意做出改变,他们的成长会十分缓慢。

真正能够帮助我们持续成长的是: 绿灯思维。

绿灯思维指的是,当遇到不同意见时,他的反应不是反驳,而是思考,我可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

也就是说,具有绿灯思维的人,往往能以一种以开放的心态去对待新知,认为这正是自己成长和提升认知的机会。 因此,拥有绿灯思维的人,也会是这个社会上进步最快的一波人。

关于绿灯思维的养成方式,《好好学习》一书提出一个观点: 把“我”和“我的观点”进行区分

生活中,大多数人常常不自觉地把“我”和“我的观点”绑在一起。 会把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质疑,理解为对我们自身的否定。

比如,有人跟你说:“你的项目做得太烂了!”此时,你的第一反应估计不是思考这个项目做得好不好。而是会觉得他在针对、指责自己,然后就会情绪失控:“你看看你自己的,更烂!”

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明确“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 客观看待他人提出的意见,把意见当作是我们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

乔布斯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是说聪明人没有尊严?当然不是。只是聪明人懂得把“我”和“我的观点”分得很清楚。

所以,下次当你遇到不同观点时,别急着否定,给自己时间思考对方的合理之处,看看是否能对自己产生帮助。 慢慢地学会“绿灯思维”,你可能会发现世界大不相同。

《经济学原理》这本书中,有两个重要认知:

“资源永远有限” 这是一切思考的前提,要假设你不可能做完所有事情,必须找到最重要、最不能牺牲的目标,除此之外,都可以有损。

“机会成本” 你花时间做这件事情,就不可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其他事情。

因此,要保证工作及时完成,你必须有所取舍,对工作做减法,以下几个经验你就可以尝试:

1、抓重点,重要的事优先做,多投入,保质量。

2、同一周期内重要的事情不会超过三件:每天、每周、每月……均挑选出前三件最重要的任务。

3、把80%的时间和注意力投入到20%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上。拿到80%的价值就停手,强制切换到下一个可以贡献高价值的任务上。

4、学会“say no”,对别人say no,对自己也要say no。如果不知道什么事情更重要,就挑选出那些肯定不重要的事情,坚决不做。

5、及时的完成,远远好于迟到的完美。Sooner is better than perfect but late.

6、多任务并行时做严格时间片轮换,比如每2个小时就强制切换任务,避免陷入一个任务太久。

从今天起,不妨试着换个思路,不要考虑“什么还不足”。试着想一下“还能减掉什么”,或许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END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存在二八法则,即80%的财富掌握在20%的人手里。 还有人预言,就算把全球的财富打乱平分,过一段时间,80%的财富还是会回到20%的人手里。 这说的就是思维认知的差距。

幸运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完全可以通过获得提升。一旦思维方式改变了,你的人生可能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希望你我,都能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努力不再白费。


(职场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