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品见人品!这2个穿衣细节,暴露了谁值得深交

和人打交道,第一印象往往举足轻重,除了出众的容貌,一身得体又自在的衣着也必不可少。

自己穿着舒心,别人看着顺心。

然而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穿衣风格,不同的人对待穿衣的态度也会不同。

一个人对待衣着的态度,常常能映照出他对待生活、自我以及他人的方式。

01

衣服是生活的注脚

我有两个室友,艾艾和飒然。艾艾不管出门还是在家都会穿着干净体面,飒然却截然相反,而她们的人生却也像她们的衣服一样有着不同的脚本。

艾艾每天都很早起床,刷牙、洗脸、熨衬衫一套流程行云流水。

她喜欢穿黑色亮面皮鞋,每次出门前都会用毛刷扫掉鞋帮的灰尘,给皮鞋打上薄薄的一层油。

衣服一定是一天一换,新衣服虽少但干净整洁。

鞋架上永远只有三双鞋,上班的皮鞋、下班的拖鞋、运动的跑鞋。

同一屋檐下的飒然却正好相反。

飒然有穿不尽的鞋子,而且从来不刷,鞋子一旦太脏,便会直接扔掉。

衣服从来都是宽宽松松的款式,而且总是拖到没有衣服可穿了才会无可奈何地去洗衣服。

尤其是袜子,一袋里五颜六色很多个单只,分不清哪个和哪个是一双,永远不配对。

一身行头永远是好几个颜色,妥妥一个大糖果。

她俩人对生活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艾艾对生活的态度就像她的黝黑皮鞋、熨烫过的衣服,平淡中饱含着岁月静好的态度。

而飒然也挺有趣,她的生活就像她的衣服一样,一团乱麻没有安排却永远有活力。

有人说衣品即人品,但或许衣服更像一种密码。

艾艾的极简主义是摩斯电码,精准地传递秩序;飒然的混搭风是象形文字,每个褶皱都在讲述即兴的故事。

曾听过一句话:“穿衣是生活的注脚,每一件衣服都是自我风格与生活态度的生动笔触。”

不同的人,不同的穿衣映射着不同的生活态度。

衣服是穿在身上的说明书,写着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承载着不同的生活脚本。

穿衣的差异不是对错题,而是生活这道多选题里,两个同样正确的选项。衣服是穿在身上的哲学,有人追求“少即是多”,有人信奉“乱中有序”。

生活的智慧不在于评判谁对谁错,而在于理解:有人用规矩丈量世界,有人用随性定义自由。 而真正的成熟,是允许他人活成自己的版本,同时,也坚定地活成自己的样子。

毕竟,衣服会旧,风格永存;潮流易逝,态度不朽

02

衣服是灵魂的放大镜

知乎网友@小红帽 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她年轻的时候喜欢穿灰色、黑色等暗色调的衣服,那个时候年纪小,我行我素,目中无人,因此她很不喜欢穿亮色的衣服,总觉得太俗,暗色才酷。

长大后,经历得多了,性格也变得收敛了许多,特别是工作以后,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才渐渐发现色彩艳丽的衣服也很美。

同样是蕾丝花边的装饰,以前觉得俗到家了,现如却觉得哪件衣服少了蕾丝花边都好像缺了点什么。

衣服是灵魂的镜子折射了每个人的内心,不同年龄内心的不同,投射的衣服也就会不同。

北大数学院的“扫地僧”韦东奕衣衫简朴,内心是对数学钻研的热忱。90多岁的吴胜明脚踩高跟鞋,身穿大红袍,头戴贝雷帽,那是内心里对青春的长情。

衣服藏着一个人最独特的告白,它映着我们的心事,奏着我们内心的乐谱。

爱穿中山装的人,内心多半是守规矩的;偏爱宽松衣服的人,内心往往松弛自在;钟情精致服饰的人,内心通常细腻周到。

人生如衣,贵在合身。

真正的成熟不是固守某种风格,而是允许自己的审美与心灵一起成长。

我们学会欣赏不同色彩的美,生命也就拥有了更丰富的维度。

有句话说得好:“人要靠衣着修饰,衣着如同人的品性,衣服的褶皱中既藏着生活最本真的模样,也藏着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深交的答案。”

你对衣着的态度,常常能映照出你对生活的态度。

一个能在衣着上平衡好舒适、得体与自我表达的人,往往更懂得尊重场合、体察他人。

一个人能挑选契合当下场合与身份、让自己自在又自信的衣物,也是一种掌控力。

让我们认真对待衣服,用心体验生活,在舒适自洽中涵养内心的底气。

作者:槿悠。

END

一审 | 胡轶凡

二审 | 薛竹影

三审 | 焦美红


(时尚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