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美是外在的容貌,还是气质的内涵?

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悖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漂亮,以获得他人的好感。这是人性的使然。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非传统的“漂亮”。这些可能与传统观念冲突、奇装异服引发的反感,或是因为个性心理的不同等其他原因。

作为人类,身体是父母给的,自己无法改变,就像房子的框架一样,人在出生时就拥有固定的骨架和外表,这在生物学上称为遗传。

在现实生活中,男性往往依靠内在气质,当然也有一些风流倜傥的美男子和智慧出众的优秀人士。

暂且不讨论男性,只谈论女性。

有句话说:“女人就是要对女人狠一点”,指的是化妆品、名牌包包等外在附属物。我们也确实看到,化妆已经成为一些女性的常态,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当然也有保持自然的。

爱美是天性,无可厚非。但是在某些场合,我们看到有些装扮不是增加什么,而是拼命减少,几个布条遮住关键部位、深V露光、内衣外穿等等,好像不暴露一点就无法显示自己的吸引力似的。特别让人费解的是,有些人明明穿着深V装,却要在弯腰时用手遮挡一下,这无异于此地无银三百两,似乎在暗示别人注意她。

时装秀上充满了诱惑的元素,模特们靠着自认为的好皮囊展示丰腴身材,走路一颠一颠的,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标致极了”。这种时装秀真的贴近大众吗?有人说这是体现服装的设计理念,但这种高大上的东西到底是为谁服务的呢?

传统理念上,衣服的首要功能是保暖,防止身体受外界侵袭,保持健康。其次是遮羞,羞耻心是一种文明的标志。在传统文化中,身体是父母赐予的,必须珍惜。我们向外界展示自己,根本的是靠文化熏陶、气质培养以及身心健康。

时代发展并不意味着提倡暴露就是美学,我们需要的是强健的体魄和文明的行为。当一个社会以暴露多少来衡量美时,这个社会的传统价值理念就已经改变了。试想日韩娘娘腔文化造成的影响是多么巨大,许多学生不再以科学家为偶像,而是被那些只会摇头晃脑、不学无术的伪娘所吸引。

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一代人渐渐老去,00后也已经登上时代的舞台。思想在冲突中碰撞,我们的“老人”有时会说“你穿成什么样子”“没个正经”等等,但言语的教导力量实际上已经微不足道,年轻人依然我行我素,只有别人难堪的,没有自己难堪的。

这种感染可能会有人说跟不上时代,写文章的人是个“老封建”、“保守派”,但话说回来,我们的文明并非随心所欲,更不是以暴露为美。如果真是这样,不穿衣服更好,搞一件皇帝的新装,又透明又拉风,只要穿上,不管什么身材都能展示出来,你就是前凸后翘、玲珑曲线的代表。可是光靠这个能当饭吃吗?


(时尚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