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岭南,暑热未消。中山市大涌红博城内,游客举着鱼灯穿梭于古风市集,无人机在夜空绘出“红博不夜城”的光影画卷。这是这座“中国红木产业之都”业态发展的新探索,释放出大涌转型的信号。
南方日报从大涌镇获悉,前三季度,大涌镇工业增加值、技改投资、社消零等多项经济指标快速增长。这个以红木家具、牛仔服装闻名的专业镇,正以新姿态和新形象示人。
产业向新,从“木屑纷飞”到“智造跃迁”
在新能源产业园(大涌片区),总投资6.5亿元的北京泓慧国际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泓慧能源”)大功率飞轮储能(二期)项目工地上,打桩机正轰鸣作响。这个从北京引入的高新技术企业,填补了中山在大功率飞轮储能领域的空白。
“从签约到动工,大涌镇主要领导担任‘项目管家’,每周至少一次现场办公,这种诚意坚定了我们扎根的信心。”项目负责人表示。
更令人期待的是,泓慧能源正谋划联合大涌镇招引储能材料、SST生产、数据中心等上下游企业,在新能源产业园构建集研发、生产、测试、应用于一体的产业生态链。

泓慧能源正谋划联合大涌镇招引储能材料、SST生产、数据中心等上下游企业。图为泓慧能源生产线。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不久前,格瑞地板智造基地的签约落地,也为大涌产业转型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总投资2.5亿元的项目,投资方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山市大自然格瑞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产品远销欧美,是多家知名连锁酒店的指定供应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们仍坚定选择增资扩产,既源于欧盟市场业务的增长,更出于对大涌党委政府的信任。”企业负责人道出了众多投资者的心声。
红木家具与牛仔服装,曾是大涌的经济双翼,却也因高耗能、高污染面临瓶颈。近年来,大涌持续推动洗水行业整治提升,加快建设工业公辅中心,实现供水、排水、供汽“三统一”。一家牛仔企业负责人坦言:“环保标准倒逼我们升级,相比以往,每米布料的用水量下降了至少三成。”在洗水企业集聚区,工业公辅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日处理废水能力达5万吨,将助力大涌洗染行业破解发展瓶颈、实现降本增效。
传统产业“压舱石”稳固的同时,新动能在破土而出。大涌镇正在积极构建“1+2+N”的产业体系,引入泓慧飞轮储能、源着木作智能生产基地、智能灯饰生产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大涌技改投资同比增长超40%,新引育的5家新兴产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接近90%。
大涌镇党委书记李健华最近在全镇招商调度会上强调:“要从‘项目等地’向‘熟地招商’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空间支撑。”如今的大涌,全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多重举措,正为这片热土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文旅焕新,从“单一卖场”到“不夜之城”
如果说产业转型是大涌的“筋骨”,那么文旅融合则是其“气血”。
国庆期间,红博城累计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这个数字背后,是一场从“卖家具”到“卖体验”的深刻变革。
“无人机秀很震撼,但让我们留下来的,是能参与的故事。”广州游客张女士在沉浸式剧目《秋香再点唐伯虎》中体验了一回丫鬟角色,这是她第二次来红博城。节目制作人介绍,他们采用“固定IP+节庆主题”策略,让游客每次都有新体验。

国庆期间,红博城累计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红博城隆都里的改造更是点睛之笔。上街汇聚80余家潮玩餐饮,下街宋韵摊位与非遗手作相映成趣。红博城文旅总监邓丽说:“我们要让游客从被动‘看客’变为主动‘参与者’。”数据显示,沉浸式体验使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了2小时。
这场变革与省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同频共振。大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曾颖君指出,“红博不夜城”不仅是夜经济标杆,更是串联红木文化、隆都民俗、沙溪服装的枢纽。通过联动沙溪镇打造“隆都文化夜消费带”,大涌正从“红木产地”蝶变为“文旅目的地”。
在隆都风貌带的规划展板前,香港籍的大涌乡亲强叔感慨:“以前游客买完红木就走,现在他们会住下来,看看我们的山水。”随着铂顿元世纪酒店、岭南戏剧城等业态落地,大涌的文旅产业正在形成“吃住行游购娱”完整生态。今年双节期间,红木家居商城推出“国庆嘉年华促销”,带动红博城商圈消费活动持续攀升。
从制造业动能转换,到文旅业人气汇聚,大涌的转型步伐日益加快。这座正在重塑自我的小镇,以破局之姿,在大湾区的版图上描绘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轨迹。
【手记】
探索“留客之道”红博城还要“加把火”
夜幕垂落,红博城穹顶的灯光次第亮起,无人机秀的余晖仍在天际闪烁。国庆中秋双节25万人潮退去后,一个问题浮现:璀璨过后,如何让流量变“留量”?
答案藏在细节里。隆都里街角,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体验红木雕刻,刨花飞舞间,手艺不再是橱窗里的展品,而是可触摸的记忆;岭南戏剧城内,观众随着《张保仔传奇》剧情奔走,从“旁观者”成为“剧中人”;数据分析团队正梳理游客动线,优化业态布局——从凭经验运营到靠数据决策,红博城试图用精准服务留住人心。
爆款易造,常红难守。文旅融合绝非简单堆砌活动,而需构建“文化IP+沉浸体验+产业联动”的生态。当游客不仅能买红木家具,还能住主题酒店、看非遗展演、玩跨界市集,单一消费才能延伸为多维停留。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作后盾,加之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金字招牌,红博城能否完成转型,念好“留客之道”,值得期待。
撰文:伍杰
【作者】 伍杰;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