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暑期文旅不简单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本报记者  葛  鑫

暑期,辽宁文旅市场迎来新热潮。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辽宁旅游人次同比增长21.8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09%,全省各地文旅场馆、景区景点人气爆棚,研学旅游、文博体验、非遗活动等多元业态交融共生。

今年夏季,文博场馆成为避暑热门去处。辽宁省博物馆推出了多项趣味活动,如 “非‘铜’凡响——编钟挂件制作”“印象辽博——制作小镜子” 和 “鸡冠壶DIY” 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中英双语研学课程。孩子们在“古代辽宁”展厅,通过“青铜连连看”游戏认识器型,还能亲手绘制饕餮纹表情包,雕琢小鼎模型,体验“青铜大师”的创作乐趣。

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今年暑期表现格外抢眼。依托丰富的馆藏标本和优质的讲解服务,该公园推出了化石考古体验项目、植物拓印体验课程,以及寻宝、盖章“打卡”等活动。

在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的化石挖掘现场,孩子们手拿小铲小心翼翼。“寻宝活动太有意思啦!我找到了好多小化石,我以后还想来这儿!”一名少年说。

滨海旅游成为辽宁消夏新热点。7月,“山海夏凉 畅游辽宁”2025夏游辽宁消费季活动启动,通过整合全省滨海旅游资源,打造了“辽宁滨海黄金旅游带”。

活动中,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沿海六市联合推介当地夏季旅游资源,展示了辽宁省丰富的滨海旅游特色。在大连市长海县海域,来自北京的游客徐朗和孩子正专注地看着浮标。这个暑假,像徐朗一样选择到辽宁旅游的游客不在少数。“这里既能领略海岛风情,又能品尝到地道的海鲜。带孩子赶赶海,体验感拉满。”徐朗说。数据显示,辽宁沿海城市旅游人次同比增长21.46%,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50%,大连入选携程口碑榜“暑期十大玩水避暑目的地”。

辽宁暑期文旅市场的另一大亮点是非遗体验活动的普及。今年夏天,辽宁各地推出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市集和手工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消夏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鲅鱼圈的红旗大集上,来自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的成员走访多位非遗传人,深入了解剪纸和掐丝珐琅等传统手艺。通过面对面交流与实操体验,梳理出 “手艺人显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孵化路径。

8月,“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2025辽宁省非遗消夏购物月在营口启动。活动以百年商埠为舞台,集结310家非遗店铺、122家工坊、409项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非遗+市集+演艺+研学”多元场景,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

活动现场,观众不仅能够沉浸式了解非遗技艺,还能带动相关文创产品的销售。一名观察辽砚雕刻的少年说:“我之前只在电视上看过,感觉特别神秘。今天在现场观察,才发现太难了,让我更深入地了解非遗技艺。”

这个夏天,辽宁用山海之间的清凉、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为游客打造了一场场难忘的夏日之旅,也为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丹东鸭绿江断桥吸引众多游客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旅游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9月12日 13:03[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