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一老一小”有温度、数字文创有活力、文旅融合有创新,采访团看见活力新图景

9月7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四川站圆满落幕。在为期一周的行程中,采访团深入成都、德阳、南充、遂宁、资阳、乐山、宜宾、泸州、内江等地开展现场采访。

从托育服务到数字文创,从科技文旅到非遗传承,这些充满经济活力和民生温度的场景让来自中央媒体、省市主流媒体的记者们印象深刻,生动展现了“十四五”时期四川扩内需、促消费、增活力的创新实践和亮点成效。

民生保障:

贴心服务留住年轻人

采访中,社区嵌入式服务成为采访团感触最深的场景之一。在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天骄托育园,封面新闻记者伍勇用镜头捕捉到温情一幕:一排两三岁的孩子坐在老师面前,脸上洋溢着纯真笑容。伍勇回忆道:“那是采访途中极其温馨的时刻,孩子们特别开心,我忍不住多拍了几张。”

采访团在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天骄托育园调研采访

伍勇表示,除了新潮的产品和新业态,“活力”更体现在年轻人身上。“这个场景让我想到此次采访活动的主题‘活力中国’——只有留住年轻人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充分释放社会经济发展活力。”

与此同时,与托育服务形成呼应,成都金牛区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嵌入式养老模式也让采访团众多记者印象深刻。该中心集全托、日托和康复服务于一体,打造“医养食娱”共融空间,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安享晚年。“这种‘一老一小’全覆盖的嵌入式社区服务,体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民生温度’,有效地增强了居民幸福感,释放更多发展活力。”伍勇说。

数字文创:

创意赋能产业新活力

数字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给记者们留下深刻印象,展现了四川以产业集聚促消费升级的创新路径。在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中国青年报》记者刘胤衡被一家游戏公司的创业故事打动,“与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的创业者交谈让我感触颇多。一家游戏公司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游戏中,做出了许多有趣的作品。这体现了四川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力和创意。” 

更让刘胤衡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创业环境——创业者初期遇到瓶颈写信给市长信箱求助,第二天政府工作人员就为他解读政策并提供了金融优惠。“成都非常善待青年创业者,并在这里打造出了产业集聚效应,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青年创业者。”

据了解,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聚焦游戏电竞、影视传媒等赛道,已引入腾讯新文创总部、阿里巴巴数字经济基地等27个项目,聚集企业近60家、从业人员5500人。

非遗文化的创新融合,同样为消费注入新活力。在先市酱油赤水河庄园,刘胤衡见证了非遗技艺的文旅转化,该庄园将国家级非遗酿造技艺与生态旅游结合,打造集研学、体验为一体的体验空间。“在酱油厂,我们跟工作30多年的非遗传承人老师交流,印象非常深刻。”刘胤衡说。

采访团在先市酱油赤水河庄园采访酱油酿造技艺非遗传承人

文旅融合:

科技助力旅游新体验

文旅与科技的融合,成为记者眼中四川增活力的亮点。在峨眉山景区,《光明日报》记者季雅宁亲身体验了外骨骼登山助力机器人,直呼“科技让旅游如履平地”。

“穿上它,即使在高海拔爬山也有种如履平地的感觉。”季雅宁说,“因为它根据步频自动调整,像有只大手帮你抬腿,非常轻松。”她认为,这代表了文旅新趋势:“峨眉山是闻名遐迩的旅游目的地,来的路上看到许多外国游客,现在的文旅业态和科技结合越来越紧密,这种融合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一部分。”

采访团在隆昌市“港盈新街⾥”文旅商业街走访

峨眉山的创新是四川文旅升级的缩影。成都夜游锦江项目以科技赋能夜间经济——通过乌篷船、全息投影和灯光秀打造“人在画中游”的沉浸式场景。“这些场景不仅展现了四川在文旅融合、科技赋能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更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子。”季雅宁说。

红星新闻记者 方舟

编辑 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旅游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