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金山景区提质工程验收开放:动线优化疏解客流,游览面积扩容25%

扬子晚报网9月2日讯(通讯员 纪安璐  丁星 记者 姜天圣)为解决游览动线不畅、客流量失衡问题,镇江金山景区近期实施系统性提质改造工程,通过重构交通体系、营造文化场景及优化生态空间,全面升级游客体验与惠民服务水平。目前,工程已通过验收,正式向公众开放。

现场

现场

本次升级聚焦三大核心区域:玉带路、月明桥与南墙。玉带路由一泉路改造而成,全长160米;月明桥为木质栈桥,长24米、宽4米;南墙位于玉带路的南端,与前两者形成景观呼应。该项工程历时70天,不仅显著提升了百花洲与镜天园的通达性,更将百花洲有效纳入主景区客流循环体系,疏解了区域客流压力。

“改造前,游客只能从旁边的小桥往返两个景点。”金山景区分公司工程园艺科工程师陈奇向记者介绍:“那座小桥非常狭窄,最多只能容纳两人并行通过。在人流量大的节假日,小桥不仅会拥堵,还存在安全隐患。”

如今,动线优化的便利已被游客切实感知。“现在太方便了!以前我去百花洲,都要绕那边的小桥去,然后原路再绕回来。现在这里修好了,只要顺着路走就行了,一圈就能逛完这一片的所有景观。”市民王先生说道。在现场,不少游客陆陆续续从玉带路和月明桥走过,欣赏着这一片片美景。

除了增强景点之间的通达性,本次改造工程也深度融合文化惠民理念。月明桥命名源自东坡诗韵,桥体与禅文化景观形成意象对话。玉带路则创新性地采用了苏轼玉带形制复刻设计,按照1:160的比例以24块汉白玉精工铺装,实现历史文脉与现代功能的有机融合。而南墙则借“不撞南墙不回头”之意,通过墙、石头、松树等实物增强了景观的趣味性。

“我们还精心设计了文化打卡点。游客可以在打卡点拍照留影。”陈奇带着记者走了一遍月明桥,一边走一边介绍道:“站在桥上,往旁边看,游客可以观赏荷景。抬头往前上方看,还能看见远处的高塔。”作为百花洲河道新建木质栈桥,不仅设计呼应镜天园禅意景观,是与玉带路衔接处的打卡点,还能成为让游客定格“寺裹山”标志性建筑的观景平台。

现场

现场

“真的太美了!”市民张女士走在明月桥上时发出了赞叹之声。随记她便拿出了手机,记录下了这美景。在她手机拍摄的画面中,有近处的树木,还有远处的高塔,二者遥相呼应,就像一幅画一样。

“改造后的片区成效显著,区域客流量提升40%以上,游览面积扩容25%,形成了‘桥﹣路﹣园’文化景观序列,还进一步强化了金山‘诗韵禅境’的品牌辨识度。”景区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景区将进一步针对园区内部的角落进行改造,力求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


(旅游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