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岁的王叔自从在老年大学听到“吃得越饱,寿命越短”的说法后,就开始刻意减少食量。不仅每餐只吃七分饱,更是直接把一日三餐减为两餐,跳过晚餐成为他的日常。
“早餐一杯豆浆,午餐一荤一素,晚上就喝点水。”王叔经常这样向老友们传授他的“养生经”,还时常引用一些研究数据来证明自己的做法科学。女儿多次劝他这样不健康,他却反驳说:“你们年轻人不懂,古代养生家都说'过午不食'才是长寿秘诀!”
坚持半年后,王叔的体重下降了8公斤,还经常头晕乏力。最严重的一次,他在菜市场突然眼前一黑,摔倒在地。送医检后发现,他患有严重的营养不良性贫血,血红蛋白值仅为80g/L(正常值为120-160g/L),同时还伴有电解质紊乱。
医生看着检查报告严肃地说:“您这不是在养生,是在透支生命啊!”
一、少吃一餐真能延长寿命吗?
长寿是大家都在追求的目标,有研究发现长期饮食过量、肥胖,会增加慢性疾病以及死亡的风险。因长期饱食会导致能量、营养摄入过剩,让胰岛素水平上升,增加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风险,而这些疾病会影响机体各个器官以及系统的功能,会一定程度影响寿命。
适当限制热量摄入确实对身体有益,但这并不意味着直接减少餐次就是正确做法。
《营养与饮食学会杂志》上的研究指出,一日三餐无论少吃哪一餐都会增加死亡风险。
该研究将美国某数据库内2.4万余名年龄>40岁的受试者数据进行了调查,对受试者的进餐频率、间隔时间以及死亡信息等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每日只吃一餐的受试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了83%、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了30%;不吃早餐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0%;不吃午餐、晚餐会让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2%、16%。
除了会增加死亡风险外,少吃一餐还会给健康带来其他的负面影响。
1、胃肠道负担加重
少吃一餐会让身体能量摄入不足,在吃下一餐时摄入量会明显增加,这会给胃肠道带来机打的负担,容易诱发消化系统疾病发生。
2、代谢紊乱
身体的新陈代谢需要依赖稳定的能量供给,每日少吃一餐会导致能量摄入不均衡,影响到正常的代谢,反而容易增加三高、肥胖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3、营养不均衡
每天吃2餐会无法满足身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在维生素C、钙铁等关键营养摄入上存在明显不足。时间长了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八分饱也错了?老年人饮食需重新定义
既然过度节食不可取,那传统的"八分饱"建议是否适合老年人呢?事实上,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对饮食的需求和理解都需要更新。
八分饱的概念最早来自于日本的长寿秘诀,主流观念认为每顿饭吃八分饱可减少热量摄入,降低肥胖的发生风险,从而预防慢性疾病发生。但这个方式并不适合年龄>55岁的老年人,因老年人新陈代谢速度较慢,长期控制食量容易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容易诱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且八分饱的科学意思是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适当控制热量摄入,很多老年人误解了八分饱的概念,盲目减少饭量,从而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反而会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出现。
了解了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后,我们应该如何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呢?以下5个要点值得每位老年人关注。
1、少食多餐,细嚼慢咽
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会差一些,所以在进食时要尽量少食多餐,每餐保持7~8分饱即可,中途有饥饿感可适当加餐。同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避免给胃肠道带来负担。
2、多吃“跨界主食”
日常建议将主食粗细粮搭配,可适当摄入小麦、大麦、麦麸等未经加工的粗粮,也可以吃土豆、山药等淀粉含量丰富的蔬菜来代替主食。
3、优质蛋白吃足量
一些老年人在查出三高后会不敢吃肉,殊不知这样做会让身体无法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反而会促进病情发展。老年人日常要食量摄入鱼虾、猪牛羊肉等动物性食物,让身体可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对预防肌少症、提高免疫力等均有好处。
4、适量吃些豆类、坚果
豆类内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B、钾、镁等元素,可提高身体对蛋白质的利用,建议每日摄入15~25g豆类及其制品;坚果内则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对调节血脂有帮助。但要注意,坚果不能摄入过量,否则也会让身体肥胖。
5、烹饪方式要清淡
日常烹饪食物的方式要以清淡的为主,可水煮后添加佐料后食用。尽量不要油炸、煎烤,以及要减少油盐糖的添加。
一日三餐的任意一餐都对健康很重要,对此一定要有正确的认知,切不可少吃,别等到身体出现问题才后悔。
参考资料:
[1] 《上班太急错过早餐?为减肥每天只吃一顿饭?最新研究:进食不规律会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2022-12-08
[2] 《一天三顿饭,少吃哪顿最伤身?很多人不吃的那顿饭……》.健康时报2023-06-19
[3] 《老年人的一日三餐怎么吃?》.健康报2021-12-1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