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限时拍照”不如“限时使用”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余明辉

  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各景区热门打卡点排队拍照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在一些人气高的打卡地排队拍照,少则等待半小时,多则两三小时,有不少游客反映,这让原本轻松愉快的旅游体验大打折扣。为此,一些景区推出了“限时拍照”措施。有的限时30秒,有的限1分钟,有的限5分钟。这些措施也引发了广泛热议。(8月25日央视新闻)

  这一争议背后,是景区的两难。一边是游客“想好好拍照”的期待,一边是“不能让队伍堵成墙”的秩序要求。但细想便知,“限时拍照”不是为了“卡时间”,而是为了分好公共资源这块“蛋糕”。景区调控拍照时间,本质是在落实这一条规定的精神,总不能让一个人占着打卡点拍十分钟,几十号人在太阳下晒着。

  但争议也说明了可“限时”不该是简单一刀切的“硬规定”,换成“限时使用”的灵活思路,效果或许大不一样。所谓“限时使用”,就是不把秒表当成“万能钥匙”,而是按客流、按人群、按用途,把“限时”拆成精细的“分类管理”。

  先看淡旺季的区别。旺季游客扎堆,比如黄山光明顶、九寨沟五花海,日均接待量超万人,热门打卡点若不限时,队伍能从观景台排到山脚。这时限时1-2分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拍,总比有人拍够了、有人没拍到强。可到了淡季,游客稀稀拉拉,还卡着30秒倒计时,就显得多此一举。

  再看人群的差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要求景区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便利,“限时拍照”也可照着来。比如西安大雁塔北广场,对推着轮椅的游客、拿着拐杖的老人,就该放宽时间,甚至设“优先通道”;对带小孩的家庭,也该多等半分钟——孩子哭闹着不配合,硬卡时间只会让家长更慌。黄山景区今年暑期就这么做了,热门打卡点给特殊群体留了“弹性时间”,游客没一个抱怨的,反而夸“景区懂人情”。

  更要分“普通拍照”和“商业拍摄”。现在不少人带着专业设备去景区拍写真、做直播,一占就是半小时,普通游客只能干等着。这里就得划清界限:普通游客拍纪念照,限时1-2分钟;商业拍摄得提前申请,按时间收费,还得限定非高峰时段。故宫早就这么管了,商业拍摄要办许可,还不能占用开放区域,既没耽误游客,也规范了商业行为——这才是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旅游要的是尽兴,不是较劲。景区把“限时拍照”换成“限时使用”,多一分灵活,少一分一刀切,游客才能在镜头里看见美景,在体验里感受到舒心——这才是景区管理该有的样子。


(旅游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