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徐杰
近期,全国各地文旅市场迎来热潮,不少县城“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以“网红”博物馆、“网红”文物为代表的地标性形象持续涌现,成为不少县城的新名片。5月18日,南通市2025“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在海安启动。其中,海安市博物馆“学霸”康熙主题文物展作为主场活动之一同步开幕。
从小众到“人从众”,为什么一些不起眼的小县城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关键就是“不是热门城市去不起,而是小城更具性价比”。一方面,现如今的小县城早已不是“一条石板街走到底”,也不是只有古迹、没有人文的存在。近些年,不少县城都在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既做好拉开框架、发展产业的事,又在保护修复名胜古迹上下功夫,在发展文旅产业上夯实了根基。另一方面,还有些小县城因为“网红”而走红,在优化营商环境、做好配套服务上出了实招,在挖掘地域特色上做足了文章,接住了“泼天流量”,满足了广大游客求新求变求舒适的需求。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小小县城正将“流量”变成“留量”。从现实情况看,哪里人口多,哪里人流量大,哪里发展得就更快。文旅产业从来不是“单兵作战”的产业,它往往和广大群众的衣食住行相联系,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助推器作用。比如,今年“五一”期间,海安市魏建功纪念馆、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靠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热血激昂的红色故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参观,访客量同比增长70%、34.34%;因最早看得见日出而爆火的启东黄金海滩景区,共接待游客约13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可以说,小县城因为其“小而美”的特质,让广大游客更好地领略了不一样的风景。可见,小众化、够新鲜,拥有更好的体验感和舒适度,正逐渐成为广大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新要求。
县域文旅热的兴起,也打开了地方消费市场,让不少游客更愿意在家门口消费。实践证明,只要供给足够丰富、服务足够周到,小小县城一样可以吸引到各方游客。以本次海安特展为例,该项展演是由海安市首度联袂“国”字头打造的一场县域文化展览标杆之作,通过读书破万卷、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行万里路三大篇章,场景式还原了康熙的传奇人生,据悉特展持续至暑期结束,门票单人9.85元、家庭票21.1元,这一定价不仅让本地市民享受到了一波“福利”,还吸引了周边县城的游客前来“打卡”,让大家足不出户观览国家文物,感悟海安当地风情,从而提振了消费市场活力。
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放弃热门城市和景点,去县城感受地方的山水和风情,这既体现了广大游客理念的转变,也彰显出县域文旅消费的巨大潜力。只有各地持续优化产品供给、做强品质服务,在丰富文旅活动上不断出新招出实招,才能通过县域文旅促进全市消费市场更“火”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