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火车票可以享受景区门票优惠、凭演唱会票根可以享受周边商圈优惠、持博物馆票根可以享受文创店折扣……面对这些“票根+”优惠,很多游客都忍不住“薅一把羊毛”,相关店铺也因此提高了销售额。火热的“票根经济”发挥了撬动消费、匹配供需、加热市场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票根+”助燃消费
作为一种商业模式,“票根经济”为提振消费注入新活力。
在青岛,粉丝们“跟着毛不易的演唱会去旅行”,凭演唱会电子票可享受景区门票5折优惠;跑完青岛马拉松的选手,可以持参赛证享受酒店八五折优惠、景区门票优惠。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人把票根比作消费捕手,能把演唱会散场后的意犹未尽、景区游览后的恋恋不舍、地铁到站时的短暂停留,转化为真金白银的消费。这一模式背后的商业逻辑,绝非打折促销那么简单。归根结底,票根经济构建了多方共赢的消费生态,为城市文旅发展提供了创新的可能。”
4月10日“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开通,山东泰安推出“泰山+惠游套票——旅游专列定向套餐”。乘坐旅游列车来泰安的上海游客于先生说:“原本只想爬泰山,但购票后发现了徂徕山森林温泉优惠套餐,果断选择了去泡温泉。没想到一张车票能有这么多优惠。”
湖北神农架以“小票根”撬动“大流量”。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搭建合作平台、整合资源、串联消费场景。如,2025年五郎青羊神农架山径赛等赛事选手,持参赛凭证可免费游景区;2025年湖北省内演唱会观众凭票根可“1元购”景区联票;“高速通行费+1元兑换联票”今年2月实施,目前已吸引超25万人次参与,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近30%,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23%。
“票根经济”在苏州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夏江南尚苏州”文旅消费活动从4月底持续至6月,参与相关活动或消费的游客可获得纪念票根,而凭纪念票根即可参加“千店万品惠苏州”系列活动,优惠范围涵盖周庄古镇、比斯特苏州购物村、苏州乐园等千家合作商户。“纪念票根活动可以串联酒店住宿、文化地标打卡、商圈消费等多场景,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充分释放文旅消费效应。”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洛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拥有龙门石窟等多元优质资源,发展“票根经济”独具优势。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秀峰介绍,集团与铁路洛阳站联合推出“铁路+文旅”半价门票优惠;与许嵩演唱会合作推出“演唱会+洛阳有礼”大礼包;联合50家优质文旅企业推出《洛书手册》(包含成套消费券)。“过路客变过夜客,跨业态合作实现客源互导,形成了多方共赢的消费生态。”
票根与折扣是关键
“票根经济”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票根”,一个是“折扣”。“票根”是流量入口,“折扣”是驱动力。如何选取票根?如何设定折扣?
北京欢乐谷国潮文化节将“票根经济”玩出了新花样,推出了“银票经济”。游客通过完成盲盒任务等可获取“银票”,进而得到优惠,“银票”成了二次消费驱动器。欢乐谷相关负责人分享道,票根的选取需聚焦流量高、场景延伸性强的消费凭证,以精准触达目标客群并实现流量转化。有三类票根具备潜力,即文旅娱乐类票根、交通出行类票根、赛事活动类票根。而折扣设计需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通过兴趣导向、场景连贯性、地缘便利性提升吸引力。
作为集展览、演出、餐饮、零售及住宿于一体的综合体,北京展览馆统筹旗下资源,积极实践“票根经济”,比如,观众凭剧场演出票根可享受餐饮、周边文创优惠。北京展览馆集团烘焙事业部经理助理杨祎认为:“票根作为流量入口,最好选取高频次、大流量的票根,包括交通枢纽票根、热门活动票根等;还有地域特色票根,包括文旅地标票根、本地生活票根等。”
实际操作中,“票根+”是有选择地进行关联。上海博物馆文创中心副主任冯炜介绍,上海博物馆票根关联的对象包括南京路商圈、东航、锦江集团的住宿、悦星文旅的游船、久事体育F1赛等,其客群大多喜欢展览和艺术,属于一种“深绑定”。
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懿认为,综合来看,票根要有流量基础,目标客群要有一定消费潜力,票根要具备消费延展性,关联消费场景较为丰富。
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海洋认为,“票根经济”折扣设计应围绕消费者核心需求展开,关注地缘关系与兴趣驱动,还应充分利用自有业态来设计折扣,比如一些集团可以利用旗下自有业态、优势资源设计“折扣生态”。
让“票根经济”更可持续
当前,票根经济展现出了较大活力,也存在一些瓶颈。如何突破瓶颈进一步推动票根经济发展?
欢乐谷相关负责人认为,“票根经济”主要瓶颈在于跨行业协作壁垒、技术支撑不足以及短期让利与长期收益之间的矛盾。建议搭建政企协作平台,成立文旅商体联盟,推动票根权益标准化;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开发“一码通”电子票系统,打通各领域数据接口,实现“扫码即享”。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殷平认为,目前来看,许多“票根经济”的案例有政府的统筹和激励并因此受益,但是从长远看,建议引导相关行业市场经营主体联合推动“票根经济”发展,设计更合理更科学的模式,让“票根经济”具有可持续的生命力。
杨懿建议,打破消费数据壁垒,搭建合作平台,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票根经济”体验;另一方面,获取更精准的用户画像,为票根选取、折扣设计提供参考。
首旅集团旗下双安物业工程部主管陈曦建议,纸质票根存在被伪造的风险,可以大力推广电子票根和二维码票根等新型票根形式。
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拓展“票根+”场景,除了现有的赛事、交通、演艺等,进一步与航空、铁路、电商平台合作;强化科技支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消费行为、偏好进行深入分析;完善政策支持与保障,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本报记者 李志刚 通讯员 宋其刚)
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