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春日经济”在繁花与田野间活力绽放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游人在长安唐村花海中拍照打卡。(资料图片)

  当春风拂过西安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繁花似锦的枝头与生机勃勃的田野,不仅勾勒出一幅绝美的春日画卷,更催生出一股充满活力的“春日经济”热潮,为古城西安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原生态麦田游

  让古村落更有活力

  在长安区王曲街道中江兆村,隐匿着一片如梦似幻的麦田秘境。踏入此地,一望无际的麦苗犹如绿色的波浪,在轻柔微风中层层起伏、轻轻摇曳。那清新的麦香,丝丝缕缕地飘散在空气中,萦绕在鼻尖。

  远处,巍峨的秦岭犹如一位沉稳的巨人,静静矗立,与开阔无垠的天际线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雄浑而又秀美的自然画卷。当阳光倾洒而下,金色的光辉为麦苗披上一层薄纱,每一株麦苗都闪烁着生机。游客置身其中,仿佛瞬间闯进了宫崎骏笔下充满奇幻与美好的动漫世界。

  “绿油油的麦田、巍峨的秦岭、弯曲的田间小路,游人行走在小路上简直像是在油画中一样。”家住西安南郊的马先生说,“这里的麦田质朴又浪漫,太吸引人了。”或许正是被这般独特的景致打动,马先生一家已接连两个周末前来游玩。在这里,他们漫步于田埂之间,阳光暖烘烘地洒在身上,耳边是微风拂过麦苗的沙沙声。马先生一家拍了许多照片,每一张都定格下他们在此处的欢乐时光。

  众多摄影爱好者也被这片原生态麦田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伴随着春日温柔的阳光,他们扛着各式各样的“长枪短炮”,迫不及待地加入到“踏青”队伍之中。在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上,他们时而蹲下身子,寻找着与麦苗平视的独特视角;时而站在高处,试图将整片麦田与远处的秦岭一同纳入镜头。镜头里,呈现出“人在路上行,春从景中生”的绝美画卷。而游客们也精心挑选、搭配服装,或身着飘逸的长裙,或穿着简约的休闲装,在田埂上摆出优美的姿势,满心期待着能在这片充满生机的麦田里,留下最美的身影。

  与麦田相距仅10分钟车程的长安唐村,也因麦田游和连花成海的梅园迎来了更多游客。游客们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巷,走进茶馆,点上一杯香茗,享受悠闲时光。一些游客还会顺路前往净业寺,感受那份宁静与庄严。

  这一系列的周边游玩路线,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旅游链条,不仅丰富了游客的出行体验,也带动了周边餐饮、休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地村民抓住商机,有的在村口售卖特色农产品,如新鲜的土鸡蛋、自家腌制的咸菜等;有的将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长安的麦田游,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乡村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如诗如画的红梅花海

  让涉农产业“绽放”生机

  周至县竹峪镇张龙村的龙阳沟千亩红梅基地,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红梅基地,每至冬春交替之际,这里便成为一片红梅的海洋。一垄垄、一行行红梅竞相绽放,红得夺目,艳得醉人,与蓝天白云、巍峨秦岭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吸引着西安及周边地区的游客纷至沓来。

  春日暖阳透过花瓣洒下斑驳的光影,为早春再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红梅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周至县相关负责人说,红梅作为观赏性苗木,可向外销售,成为当地农业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依托红梅资源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更是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花期,张龙村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在明媚的阳光下,梅园里暗香浮动,游客们三五成群,互相拍照留念,写生吟诗,畅快无比。

  为了推动苗木花卉产业壮大,当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创新采用“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农户们纷纷将土地入股,同时以梅花为核心的乡村特色旅游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红梅产业真正成为了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村里的农家乐生意火爆。村民张凯开办的农家乐,在周末一天就能接待200人左右,收入远超外出打工。此外,竹峪镇充分挖掘当地盛产竹子的优势,引导村民将竹子与梅花结合,制作成笔筒、竹凳、果篮等竹制工艺品。近年来周至县竹峪镇还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同步打造樱花谷、红枫岸、桂花坡、玉兰园等花卉区块,确保四季有花。通过以苗木产业助推旅游发展,以旅游开发带动苗木产业,真正实现了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红梅经济持续绽放光彩。

  秦岭脚下的粉色浪漫

  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

  伴随着春风,鄠邑区柳泉口村的千亩桃林开启了它们的高光时刻。粉白相间的桃花顺着山势倾泻而下,宛如一片粉色的海洋,与苍翠的秦岭相互辉映,美得令人窒息。

  这片桃花仙境距离市区仅1小时车程,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桃花林起始于村庄,顺着环山路绵延数十公里,依着山势而上,绵延不绝。每年3月,长势喜人的桃花遍布房前屋后、山峦之上,一片片、一丛丛的桃花与巍峨的秦岭相互映衬,构成了如诗如画的春日美景。

  走进柳泉口村,沿着水泥路进山,两侧梨花与桃花交叠绽放,让人目不暇接。行至水泥路尽头,从休闲广场开始“轻徒步模式”,平缓的盘山步道全程铺装路面,老人小孩都能轻松行走。越往高处,视野越开阔,层层叠叠的桃林如粉色波涛般环绕四周,游客不用争抢机位,每个转角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私人桃林”。无人机升起,从空中俯瞰,秦岭与桃花构成的画面更是美到极致。

  为了丰富游客体验,村里还举办了各种活动。小朋友们身穿汉服,在桃林下抚琴演奏,古韵悠然;游客可以欣赏往年桃花照片展,感受岁月沉淀下的桃花之美。当地政府也积极引导村民利用桃花资源发展相关产业,一些村民将自家房屋改造成农家乐,推出特色农家菜,让游客在赏花之余,还能品尝到独特的美食。

  鄠邑区柳泉口村党支部书记宫万民介绍,今年桃花节期间,柳泉口村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了村民家中蜂蜜、核桃等土特产的销售,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如今,鄠邑区的桃花,不仅让村民和游客享受到秦岭脚下的粉色浪漫,还让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这里正在以强劲的势头带动着乡村旅游与经济的蓬勃发展。

  “春日经济”火爆

  助力乡村振兴

  在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漫山遍野的荞麦花随风摇曳,似雪浪翻涌,悄然勾勒出乡村发展的美好“钱”景。它们以斑斓色彩和馥郁芬芳,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不仅为人们搭建起通往美好生活愿景的桥梁,更深植于乡村土壤,化作拉动消费的强劲引擎,成为驱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前行的重要动力源泉。

  长安的麦田游、周至的红梅、鄠邑区的桃花,蓝田的荞麦花海,仅是西安“春日经济”广袤版图中的寥寥数笔。

  西安的“春日经济”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在临潼,娇艳的石榴花盛开之际,不仅能带动当地石榴采摘游的热潮,还能促进石榴深加工产品,如石榴汁、石榴酒等销量大增。阎良的甜瓜花海,在甜瓜花开之时,吸引游客前来观赏的同时,也打响了阎良甜瓜的品牌知名度,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还有灞桥的樱桃园,在樱桃花绽放后,后续的樱桃采摘季更是吸引大量游客体验农事乐趣,带动乡村旅游消费。

  西安“春日经济”的火爆现象,绝非偶然。这不仅是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的成功转化,更是城市居民对生活美学追求的集体觉醒。千年古都的每一朵花,皆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讲述往昔故事的独特载体。市民与游客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积极投身其中,共同谱写“春天故事”的创作者。在此过程中,“春日经济”深深扎根于城市的温度与活力,不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随着西安对“春日经济”的持续探索深入、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多元的春日主题活动将相继涌现。未来,势必将有更多游客被西安的春天吸引,春日里的繁花与田野持续释放更为绚烂的经济光芒,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记者 王涛)


(旅游责编:王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