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远明
近日,全国许多景区针对“三八”妇女节都推出了女性游客免票或半价优惠,部分景区还顺带对男性游客推出“陪同半价”政策,诸多玩法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一现象并非妇女节独有,每逢节日,景区就会卷入免票热潮。看似是惠及消费者的举措,背后却折射出景区营销手段的同质化和单一化深层困境。
免票营销效果如何?如何破除单一化营销困局?记者和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资深旅游专家张晓国,山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协同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山东红叶柿岩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鹏等专家和业内人士就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去年,红叶柿岩旅游区“云上的郁金香”1.0版本。
景区营销,由“价格战”转入“价值战”
景区免票策略的初衷是“以价换量”,期望通过门票优惠吸引游客,带动餐饮、游玩设施、文创等二次消费,实现收入多元化。在李鹏看来,这属于“规定科目,不做似乎少了点什么,别人都做,但仅做这个,实际上没有太大用处,不想来的依旧不会来,产品才是有力竞争的根本。”
但现实中,众多中小景区却盲目跟风,因自身业态单一、消费场景不足,即便免票营销也难以提升收益,有的还因此加重了运营负担。而频繁的免票让消费者形成“节日必优惠”的心理预期,导致景区非节日时段客流冷清,陷入客源波动、营收起伏的恶性循环。这种一窝蜂式的免票行为,反映出景区运营缺乏创新,过度依赖价格手段,在激烈竞争中迷失方向。
“门票经济在朝着免费的方向发展,这是大趋势。”在张晓国看来,当前免费街区、网红打卡点的增多,给景区带来了不小的竞争压力。自家景区该不该敞开大门,免票迎客?这考验着景区管理者对市场的研判和对自家景区产业链、消费场景的把握。“不是所有的景区都适合免票,有的景区拥有独特的山水风光,或者因为文物保护等原因,便不适合免票开放。”张晓国说。
当下,游客更看重游玩的性价比,“要让游客感受到门票和体验感的对等,甚至‘还能占点便宜’,游客只有觉得值才会到景区来。”李鹏提到了河南开封万岁山,成人凭借80元门票可畅玩景区三天,吸引众多游客前往。
可见,当前景区营销,已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以差异化营销塑造核心竞争力。
治标也得治本,差异化营销是关键
在这波针对妇女节推出的众多活动中,有些景区却另辟赛道,打出了差异化,吸引了游客的注意。如临沂5A级景区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便推出3月9日男士免票活动,精准定位人群,开展“反差营销”,打破性别印象,制造话题,成功吸引大众关注,将小众需求转化为流量。
“景区营销,最好能够‘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这很考验运营团队的创新能力。”张晓国、李鹏对于这一点都十分赞同。景区推出的活动要“高频次、强互动、重参与”,让游客感受到高性价比,获得独特体验,才能刺激主动消费,进而提升景区吸引力。再者,延伸产业链,实现从“单一门票”到“场景消费”的转变也十分重要。完善的产业链,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景区综合收益。
如3月8日,红叶柿岩旅游区将要推出“云上的郁花园”暨第三届山野生活节,届时“花神”国风走秀、山顶民谣,以及36万株郁金香花海将共同盛放,再叠加景区当前正在进行的“千千万万上春山 百城千团启春寻花行动”、女性门票半价优惠,哪位游客不动心呢?
放眼未来,景区发展更需要专业化运营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运营团队要深入研究消费者心理,针对不同客群需求设计活动。同时,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游客体验,借助AR、V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空间,打破传统观光局限,创造高附加值旅游场景。
节日免票只是短期“流量药方”,可短期提振客流,却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景区发展问题。景区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回归旅游本质,挖掘自身特色,以独特内容塑造价值,以产业链思维完善消费生态,以创新意识应对市场变化。只有让游客为景区的“独特价值”买单,而非仅仅冲着“免费”而来,景区才能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