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遍地是宝”这句话的含金量,每年都在上升。在这个神奇的省份,省会西安的文博浓度首屈一指,而与之毗邻的咸阳也不遑多让。
夏代,咸阳建城。在数千年的历史沿革中,这里成为秦汉文化的发祥地、古丝绸之路第一驿站、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今天的咸阳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
△西安咸阳风光(图/图虫创意)
截至目前,咸阳有超过5300处文物旅游景点,包含27座大型帝王陵寝,“中国金字塔之都”的美誉可谓实至名归。毫不夸张地说,在历史和文化底蕴层面,咸阳绝不逊于省会西安。
2月26日,西部机场博物馆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正式开放。这座“全球机场首家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吸引了大批候机旅客,也令许多不乘飞机的游客和文博、摄影爱好者前去打卡。
机场工地惊现古代墓葬群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所在的洪渎原地区,是渭水与泾水的分水岭,南北延伸数十里,东西横跨百余里,独特的地理条件使之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台塬。汉代至唐代,这里是长安的近郊,因而成为重要的墓葬区。
金人赵秉文道经咸阳时作诗道:“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这里埋葬了许多王侯将相、达官显贵,从来不是秘密。从20世纪50年代起,不时有考古工作者在此进行系统发掘。
在众多考古发现中,不乏一些极具历史价值的墓葬,如2019年发掘的薛绍墓。这座唐太平公主第一任驸马的墓葬,墓室惨遭暴力破坏,出土的陶俑、石刻等文物背后,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政治斗争或神秘的巫术故事。
△西部机场博物馆展出的古代陶俑。(摄影/周季)
2020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被提上日程。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于可能存在地下文物的建设用地,在进行开发前需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对于位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以及有可能埋藏有地下文物的其他区域,均需执行考古前置程序。
于是,扩建前的考古工作,理所当然地开始了。当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员来到洪渎原,将工地变成了考古现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期间出土的文物。(摄影/周季)
2020年6月—2022年10月,考古人员累计发现古代文化遗迹6848处,其中墓葬4093座,还有陶窑、灰坑等其他遗迹2755处,出土文物多达22000余件(组),跨越了战国至明清2200余年的漫长历史,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丧葬习俗和社会生活的了解。
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如何妥善保护和展示这些珍贵的文物成为重要课题。近年时常脑洞大开、理念先人一步的陕西相关部门决定,在机场盖一座博物馆,把文物“搬”进去。
从2024年5月公开招标,到2025年2月20日正式揭牌,西部机场博物馆不到一年就建好了,用时很短,诚意却超足:地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4层中心区域,总占地面积约6400平方米,集中展示机场建设期间出土的百余件文物,以及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历程。
2月26日,博物馆正式开放,机场下挖出的宝贝终于要露出真容了。
从秦王的“勋章”
到武则天表兄的“门禁卡”
踏入博物馆的瞬间,时空流转,丝竹管弦之乐代替了机械的播报声,温暖的光线隔绝了色调清冷的候机楼。仿唐式建筑的斗拱和飞檐,让人穿越回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