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评人陈震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小米,而这次他质疑的,是连雷军都亲自转发并引以为豪的小米汽车冬季测试数据。

这件事,你怎么看?
10℃的环境,真的能叫“冬测”吗?
陈震的语气依然温和,不显山露水,但问题却直指汽车之家发起、小米汽车积极参与并大力传播的一项所谓“准冬测”。他从数据本身切入,对该测试的合理性提出了直指核心的疑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温度标准的问题。
这场测试在10℃环境下进行,参与车型包括小米YU7、特斯拉Model Y和理想L6,最终以续航达成率排名,却被冠上“准冬测”之名。众所周知,真正意义上的冬季测试,通常需要在极寒条件下进行,比如零下10℃甚至更低,才能真实反映新能源车、尤其是电池在低温下的性能表现。

陈震指出,磷酸铁锂电池在0℃以上衰减非常有限,只有在零下环境中才会出现明显性能下滑。因此,他认为这样的测试并未触及北方用户在严冬中的实际用车痛点。

其次,是测试名称的误导性。
10℃的环境,充其量只是一场普通续航对比测试,可一旦加上“冬”字,味道就变了。陈震甚至翻出日历,强调立冬是在11月7日,现在测试根本算不上冬季。他质疑,这不过是一场普通对比,为何要套上“准冬测”这样的文字游戏?

值得注意的是,测试本身由汽车之家主导,小米方面并未直接组织。唯一引发争议的,是雷军在转发时略去了“准”字,直接称之为“汽车之家冬季续航测试”,这一细节被陈震抓住,认为不够严谨。

而当有网友以“北方已经入冬”为由反驳时,陈震则直接表达了无语。

陈震一聊小米,就挨骂?
在陈震与小米之间,似乎已形成一套固定互动模式:陈震点评小米相关动态,引发讨论;部分米粉强烈反弹;陈震再回应反驳……如此循环,话题不断。

几次下来,不少网友已习惯这种“你来我往”,有人甚至给陈震贴上了“蹭小米流量”的标签。但也有人支持他,认为车评人表达主观看法实属正常,不该因此被网络攻击。

陈震自己则强调,点评小米是出于车评人的职业需求。毕竟小米汽车自带顶级流量,想绕也绕不开。
曾几何时,陈震也是小米的忠实支持者。但自小米汽车发布以来,他被部分网友批评对小米过于严苛,甚至被指存在偏见——例如曾将20多万元的小米与500万的奔驰大G相提并论。不过,也有人认为,他只不过是在表达个人看法,不应被“网暴”。

说到底,雷军转发时少了一个“准”字,或许是无心之失,却成为陈震眼中不够专业的证据。而“冬测”在行业中本就有其明确的技术标准和参数门槛,将一场普通测试包装为“准冬测”甚至“冬测”,确实在专业度上有所欠缺。
这场围绕一个“冬”字的争议,也再次将行业测试的标准与传播的边界,推至舆论的聚光灯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