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检察日报
一些酒店和网咖的电脑遭遇莫名卡顿,电脑一开机就集体“发烧”,请人修理也不见好转。警方经侦查,发现了真相并捣毁从制作到推广安装的灰色产业链——
网咖电脑被偷装“暗刷”软件
史隽 周晓方 李清纯
2024年8月13日,办案检察官走访网咖进一步了解案件相关情况。
一些电竞酒店和网咖的电脑遭遇莫名卡顿,无论怎么修也不见好,没想到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偷偷安装了“暗刷”软件所致。8月5日,浙江省丽水市中级法院作出终审裁定,由缙云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吴某等7人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一案尘埃落定,吴某等7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至十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部分适用缓刑。
网咖电脑集体“发烧”
2022年7月底,金老板在缙云开了一家电竞网咖。彼时,因为新开业,网咖设备崭新,电脑运行十分流畅。但到了2023年12月底,时常有顾客反映店里的电脑卡顿,非常影响玩游戏。
起初金老板并没有多想,以为只是电脑硬件问题,请人修理却发现一切正常。可店内的84台电脑只要一开机就会集体“发烧”,自动运行一些应用程序,瞬间占用了显卡空间,导致显卡、主机处理器温度直线上升。于是,金老板请负责安装电脑服务器及操作系统的合作公司网络运维人员前来查找问题。对方查过之后告知是温度监控软件异常、显卡积灰多、散热胶不够导致的,不是什么大问题,处理一下就好。
但是,处理后问题依然存在,网咖生意每况愈下。“网咖的服务器账号密码只有我和网络运维人员知道,难道是他们动了什么手脚?”2024年1月9日,越想越觉得不对劲的金老板选择了报警。
接警后,公安机关立即前往网咖展开调查,经电子数据勘查,并对可疑程序进行数据提取、送检,很快锁定了网络运维人员揭某。
经过进一步侦查,电脑集体“发烧”的原因逐渐明晰。原来,网咖的电脑里被揭某偷偷安装了“暗刷”软件,而这背后竟还隐藏了一条从制作提供到推广安装的“暗刷”灰色产业链。
“暗刷”程序浮出水面
2024年1月11日,揭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据其交代,许多网咖及电竞酒店的经营者为了增加电脑玩游戏的流畅度和体验感,会要求网络运维人员帮忙下载游戏账号租借平台和游戏加速器到电脑上。金老板也不例外,这就给了揭某可乘之机。
恰巧,“商机”也找上了揭某。某境外视频平台在聊天软件上发布了刷视频流量的业务,称只要点击播放视频就可以轻松赚取收益。
从事互联网推广工作的吴某试着接下了业务,发现确有收益,但仅靠人工点播既繁琐收益又低。为了赚取更多收益,吴某制作了一款能够在电脑后台自动点击并连续播放视频的“暗刷”程序,这样赚取佣金的效率大为提高。
然而吴某并不满足于此,他找到某技术服务公司的老板李某谈“合作”,两人一拍即合。在李某授意下,该公司员工刘某、王某又陆续找到了揭某、乔某、耿某等网络运维人员进行推广。
2023年9月起,揭某等3人以安装游戏账号租借平台和游戏加速器等为由,私自在各自负责运维的网吧、电竞酒店等场所的服务器上安装吴某制作的“暗刷”程序,非法控制电脑共计2536台。
只要电脑一开机,“暗刷”程序就会在系统后台静默运行,并自动访问境外IP播放境外视频。经查,通过这种方式,吴某等7人共非法获利7万余元。
2024年6月26日,公安机关以吴某等7人涉嫌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移送缙云县检察院审查起诉。
引入“外援”精准定性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官针对各环节参与人员的不同涉罪情形精准定性,将吴某等人提供程序的行为与揭某等人安装程序的行为进行区分。同时,围绕其行为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进行充分释法说理。
最终,揭某等6人自愿认罪认罚。然而吴某却坚持称其制作的程序并没有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其辩护律师也针对案涉程序等电子数据取证程序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
检察机关邀请拥有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检察人员加入办案组。办案组对数据硬盘等原始载体的扣押程序、电子数据提取过程进行书面审查,对发现的程序瑕疵要求公安机关进行补正、说明,随后围绕该程序是否能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控制进行实质性审查,同时开展自行侦查实验活动。
通过审查,检察机关认定电子数据取证程序合法,案涉程序属于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2024年10月29日,缙云县检察院对吴某等7人提起公诉。
今年4月30日,法院采纳检察机关指控的事实、罪名及量刑建议,以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判处吴某等4人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至十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2.5万元至4000元不等,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揭某等3人有期徒刑一年至二年三个月不等,各并处罚金5000元至1.1万元不等,同时,对除吴某外的6名被告人宣告缓刑。判决后,吴某不服,提出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