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具身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大事如下:
公安部:目前汽车“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7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在回答智能汽车技术方面的问题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表示,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都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都还暂时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车辆还是需要人来操控,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
图片来源:国新网
王强指出,车辆还是需要人来操控,驾驶人才是最终的责任主体。如果驾驶人在驾驶车辆的时候“脱手脱眼”,也就是我们说的双手脱把,两眼不是观察前方,而是低头看手机,甚至是睡觉打盹,不仅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风险,一旦出事,还可能面临着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
小智点评:目前所谓的“智能驾驶”仍限于辅助层面,安全责任全在驾驶人,行业宣传需回归理性。
智能网联新举措,上海将发放示范运营牌照
继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4)发布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后,上海又传来重磅消息:将于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期间发放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
、相关负责人介绍,获得该牌照后,公众将能够在服务范围内打到Robotaxi,这意味着无人驾驶技术正式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开启了商业化运营的新篇章。对于广大市民而言,这不仅是出行方式的创新选择,更可能带来更高效、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想象一下,无需人工驾驶,车辆凭借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算法,精准规划路线、安全平稳行驶,将人们快速送达目的地,这无疑将极大地提升城市出行的品质。
小智点评:技术从试验走向大众,便利性提升背后是监管与安全的长效考验。
英伟达CEO黄仁勋:总感觉我们快倒闭了
7月21日,盖世汽车获悉,据央视新闻报道,英伟达CEO黄仁勋接受总台采访时表示,至今仍感觉每天都在面临倒闭危机,“总是感觉我们快倒闭了。我总在想,就在我们取得某项成就的同时,别人也可能正在创造伟大。”
黄仁勋回应CEO的乐趣是什么:“当CEO大多时候并不那么有趣。你时刻承受着压力,33年来每一天、每一分钟我都在压力中度过。整整33年里的每一秒,我都感受着公司、客户和市场的重担,这种压力从未离开过我,哪怕一刻都没有。”
图片来源:英伟达
黄仁勋称:“当前,世界越来越动荡,变化越来越快,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供应链的专业能力。全球供应链脱钩并不现实,中国不仅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还为其他国家的供应链提供技术和产品。此外,对英伟达而言,中国市场也是独一无二的。”
小智点评:供应链脱钩不现实,中国角色不可替代。
意法半导体拟以9.5亿美元收购恩智浦传感器业务
7月25日,意法半导体(ST)官方宣布,已与恩智浦半导体(NXP)达成协议,拟以最高9.5亿美元现金收购其MEMS传感器业务,从而补充并扩展意法半导体的MEMS传感器技术产品组合,继续巩固其全球传感器龙头地位。
据悉,意法半导体拟收购的MEMS传感器产品组合主要面向汽车安全传感器(包括被动安全,如安全气囊和主动安全,如车辆动态控制),以及监测传感器(胎压监测系统TPMS、发动机管理、便利功能和信息安全),同时包括用于工业应用的压力传感器和加速度计。
在其看来,汽车用MEMS惯性传感器增速预计将超越整体MEMS市场。拟收购的业务在2024年营收约3亿美元,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均对意法半导体有显著增益,收购完成后预计将增加ST的每股收益。
此次收购计划将增强意法半导体的MEMS技术、产品研发能力和路线图,获得汽车安全应用方面前沿的知识产权、技术、产品及高素质研发团队。扩展后的业务也将受益于ST的MEMS IDM模式,覆盖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等MEMS开发的每个阶段,实现更快的创新周期和更强的定制灵活性。
未来,意法半导体将凭借其创新路线图,在快速扩张的汽车MEMS市场中深化与汽车一级供应商的客户关系,以MEMS技术推动汽车安全、电气化和自动化、以及车辆网等高级功能发展,为未来的营收增长铺平道路。
小智点评:行业整合加速,卡位自动驾驶与安全技术升级浪潮。
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完成A+轮融资
盖世汽车7月24日获悉,近日,加速进化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首程控股管理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领投,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以及博华资本跟投。
图片来源:加速进化
据悉,这是继今年6月完成由深创投集团领投的A轮融资之后,加速进化在短期内完成的又一轮大额融资。
此次A+轮融资背后,不仅有一线财务投资机构,也汇聚了政府产业基金与头部产业资本,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其技术实力与商业潜力的高度认可。
小智点评:短期融资成功难掩商业化落地与盈利模型的长期不确定性。
科技部发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L5级自动驾驶责任主体以系统为主
7月23日消息,科技部官网公布《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旨在防范技术研发与应用中的科技伦理风险,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健康发展。
《指引》明确了不同类型驾驶自动化技术的伦理规范要求。2级及以下驾驶自动化责任主体为人类驾驶员;3级和4级驾驶自动化责任主体因场景而异,用户和系统都可能成为责任主体;5级驾驶自动化责任主体以系统为主,除非用户主动介入。5级自动驾驶系统需在任何可行驶条件下正常运行,紧急情况下执行最小风险策略以保障安全。《指引》强调自动驾驶技术应“以人为本、增进福祉”,优先保障安全,尊重生命,避免偏见,确保公平公正,保障知情权,公开重要信息,广泛听取意见。
小智点评:技术伦理框架为高阶自动化铺路,但现实风险仍待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