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尔法公社,作者 | 许四清(阿尔法公社创始人)
任何入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线下线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这样。AI也不例外。
AI新秀Perplexity自一开始就用AI能力挑战Google,成为“AI搜索之选”。
推出伊始,Perplexity就这样定位自己:给任何问题以准确、可信、实时答案的免费AI问答引擎。不仅技术好,产品创新也很强。
但这个引擎要从浏览器里打开,Google Chrome占了66%的市场份额,虎口夺食,还是有那么点间接。别人的浏览器,难以直接AI化。
来源:Browser Stack
趁着Google面对Open AI、Meta的AI竞争应接不暇,Perplexity二话不说,推出了Comet浏览器,“以思维的速度浏览”,把浏览器赋予了AI能力。
与其说Perplexity想摆脱对Google浏览器的依赖,不如说再造了一个AI入口,除了像浏览器,简直就是一个AI大杀器,直捣命门,争夺流量入口。
不符合潮流的,就应该被革命,这是工业进步的规律。
Comet功能强大(浏览、搜索、购物、行程安排等功能简单又齐备)、专业性强(研究、项目管理等都胜任)、个性化(适应你的生活或工作方式,比你自己还了解你)。
它不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智能随身——你可以让它“总结一下我关注最多的前5大美股最近一年的表现”,“把我上次在油管儿上看的拓竹3D打印机教程综述一下”,“告诉我本周的时间表,把那两个大厂创业者的的事儿优先安排”,林林总总,让你为所欲为,再也不用在一堆貌似有用的结果里做二次搜索。
技术创新如Perplexity,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浏览器、搜索”的认知。
能预装,就有流量;有流量,就有后向收入,无论是电商、旅游还是搜索,浏览器都能分一杯羹,这就是预装的商业逻辑。
本人曾经亲历了中国无线互联网的预装(OEM)大战,还主导了产品驱动替代交费安装的做法。
2012年起,中国,预装之争狼烟四起。UC浏览器一马当先,当OPPO/Vivo预装逆袭Chrome时,谷歌可能第一次意识到OEM渠道的“核弹威力”。
UC靠一款浏览器,在大厂的夹缝里杀出一条血路,年收入数十亿,后被阿里收购,创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何小鹏。UCWeb被收购,何小鹏出去做车,阿里留住了俞永福,这个收购值了,这是后话。
预装开始没多久,腾讯、奇虎360等大厂见状一拥而上,浏览器、各种App一起装,中国成了全球最拥挤的市场。
腾讯曾经一个安装包向OEM付10元以上的安装费,QQ、浏览器、安全宝打包一起上。彼时流量费高,还是靠同步线安装的年代,奇虎360凭借92%的PC占有率,和愤怒的小鸟合作,凭借手机助手从电脑里一键安装,借浏览器还顺势推出了自己的搜索业务。
浏览器是小产品、大生意。
中国手机厂商的多元化,给了预装比海外更多的机会,手机端有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多个玩家,不像海外几乎是苹果、三星的天下。“此处不装爷,自有装爷处”。从价值合作、付费预装到收入分成,无奇不有。
手机厂商很快就明白了,直接上自己的浏览器和App。小米产品力强,不仅浏览器,而且还上了MIUI,直接争夺手机首屏,发展到后来的“快用联盟”,跨越手机大厂,直取后宫。到此时,预装告一段落。
我们最近投资的光帆科技,创始人就是MIUI和快用的GM,见面即握手。
当时移动运营商也进来分了一杯羹,只是定制机很快失去了市场。
靠垄断、不创新,没有出路。
产品驱动的模式之争,是那一场预装战的特点。
创新,不仅要靠技术,更是一场快鱼吃慢鱼的游戏。
Google的AI技术不用说,Gemini一直在业界跻身前列,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测一下Chrome的智商,结果不出意料——放着浏览器这么方便的流量入口,非要去Gemini,才可能用到AI。
为了避免冤枉“好人”,我把Chrome升级到最新版本,做了同样的询问,结果如下:
还是我那句常说的话,自然界效率最低下的,就是人的组织机构。大厂尤其如此。
大厂最大的特点,就是明摆着的好事,真的做不到!
给Chrome测智商,刚好打开油管儿听Elon Musk介绍Grok4, 禁不住想——这老兄什么时候出手?
AI带来的,是一场颠覆。不用打破旧世界,新世界带着风呼啸而来。几十年一遇。
AI浏览器,在中国有比美国更好的市场条件——虽然生态复杂,但硬件市场份额分散。大洋彼岸有人出手了,我们呢?我们的创业者呢?
浏览器只是一个产品,预装很初级,还有更多玩法。
AI,中国具备相当实力,虽然差一点点,出个好产品足够了。再不济,包个壳儿不丢人,谁让大厂那么木讷呢。
创新,应该是中国产品经理的强项。这一点已经反复被证明过了。
AI的进步一日千里,机会不容浪费。
新时代,技术加产品创新是王道。
在此呼吁优秀创业者,一起来迎接这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