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势头尤为强劲,尤其在纯电车型的技术革新上取得了显著进步。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的飞跃,无疑是推动这一变革的重要力量。比亚迪近期推出的兆瓦闪充技术及其支持的高电压、高功率车型,更是将纯电车的补能时间缩短至接近燃油车加油的水平,预示着燃油车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
欣旺达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佼佼者,其在固态电池方面的布局同样引人注目。自2015年起,欣旺达便着手固态电池的研发,至今已积累了近十年的经验。目前,公司已成功实现了能量密度为320Wh/kg和360Wh/kg的固态电池小批量量产,并应用于无人机进行载重测试。这一成果,无疑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电池的成本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国内其他固态电池厂商普遍预计,量产后的固态电池将使车型价格攀升至30万元以上。然而,欣旺达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据其测算,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供应链管理,欣旺达计划将固态电池的价格控制在2元/度以内,远低于当前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的成本。这意味着,搭载欣旺达固态电池的车型,价格有望保持在15万元左右的亲民水平。
若欣旺达能够在明年顺利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并将价格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这将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固态电池不仅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快的充电速度,还能显著提升车辆对高温、低温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大幅减少续航焦虑。加之其相对较低的成本,固态电池的普及将彻底打破燃油车在续航方面的优势,使得纯电车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首选。
值得注意的是,海内外多家主机厂和电池供应商都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领域,包括丰田、奔驰、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这些厂商普遍计划在2026年至2027年间实现固态电池的小批量量产,并逐步扩大生产规模。然而,固态电池的量产之路并非坦途,技术难题、成本控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都可能对其量产进度产生影响。因此,欣旺达等厂商能否如期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