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高质量发展论坛暨联盟年会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提供

7月8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社、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指导,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成渝美术馆联盟学术季——“新现场·新未来:202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高质量发展论坛暨联盟年会”在四川美术学院举办。


论坛现场

论坛以“新现场·新未来”为主题,旨在聚焦新时期美术馆置身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数智技术驱动、传播范式转型、观众需求改变等诸多背景交迭的新现场,正在从空间型艺术殿堂转型为智识型文化引擎,以期彰显在空间重构、机制运行、学术研究、策展叙事、社会美育、全民共享、场域赋能等方面的创新路径与行动策略。活动通过主旨论坛、特色项目推介及圆桌讨论三个专题板块,邀请并联动成渝地区内外行业专家、业界代表、研究学者和联盟成员,探讨美术馆未来方向,促进对话合作与经验交流。


圆桌讨论现场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社社长冀鹏程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社社长、北京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秘书长冀鹏程通过介绍中国美术家协会三类展览的运行模式(全国性综合大展、各艺委会届展、青年伙伴计划),分析了美术馆在新时期、新场景下的新使命与新模式。通过系统分析其策展机制、评审体系与运营模式,探讨了当代美术馆在文化生态变革中的转型路径。


成都市美术馆副馆长肖飞舸发言

成都美术馆副馆长肖飞舸分享了成都市美术馆的运营策略,指出“以观众为导向”和“与城市共生长”。她讲道:“作为新馆,在没有学术积累和丰富馆藏的情况下,成都市美术馆通过吸引观众和粉丝,争取政策资源和社会力量。成都市美术馆的定位与城市发展策略紧密相关,致力于成为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和城市文化枢纽。双年展不仅是成都市美术馆的文化品牌,也是城市国际化推广的平台,可以拉动文旅产业和周边商业消费,用数据说话,争取更多资源。此外,成都市美术馆注重区域协作,积极参与成渝美术馆联盟;通过美育跨界,构建馆校社区合作网络,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并打破博物馆与美术馆的壁垒,形成行业共识,促进行业发展。”


四川美术馆馆长吴晓东发言

四川美术馆馆长吴晓东从两方面探讨了川渝美术馆高质量发展。他指出,四川美术馆经历了建馆基础期、硬件提升期和优化期,在展览、公教、典藏、研究、推广等方面多职能配合,多品牌共进。他探讨了美术馆发展的趋势与实践路径。观念上要进行重构,核心价值从‘物’转向‘人’,在硬件上进行空间再造与功能重构,实现生态美术馆理念,在软实力上强化情感连接与公共价值。实践路径上,要拥抱科技,重塑服务与体验边界,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沉浸式体验革新。同时,要加强馆际协同与资源融通,破解发展不均衡的难题,通过资源共享、跨界合作、社区营造等方式,构建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


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晏燕发言

今日美术馆馆长晏燕分享了今日美术馆的运营策略,她表示:“今日美术馆专注于当代艺术、科技艺术、设计艺术三个方向,并重视与公众、社区的联系。”她提出四个关键词:展览(知识生产)、教育活动(互补互鉴)、数字化(未来演进能力)、艺术家扶持(创作生态营建)。同时,重视社区文化影响力的建设,加强院校合作与国际合作,引导行业峰会和专业对话。内容体系上,今日美术馆从当代艺术拓展到艺术科技和艺术设计,衍生出多个品牌项目,并探索与商业品牌的合作,寻求可持续的营收模式。公共教育项目涵盖多个板块,注重艺术疗愈,发挥今日美术馆作为美育场所的社会调节功能。


重庆美术馆办公室主任高冠峰发言

重庆美术馆办公室主任高冠峰代重庆美术馆馆长王发荣做主旨发言,发言内容聚焦于“以美术馆藏品高水平利用为引擎,驱动美术馆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他指出:“藏品是重庆美术馆的核心资源,但目前大量珍贵藏品尚未充分活化。他提出三大实施路径:一是深化研究,系统性挖掘藏品的历史、社会与文化价值,并将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展览项目、学术出版物、公共教育课程等;二是创新策展,活化教育。摒弃简单地作品罗列,转向以问题意识、文化脉络、情感共鸣为核心的策展理念;三是成渝双城,协同共赢。实现藏品高水平利用,不能单打独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术馆联盟的成立,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协同平台。”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馆长、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杨发言

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馆长、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杨分享了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作为新建高校美术馆的创新实践。他指出:“作为成都美术学院筹建的重要配套设施,该馆立足资阳校区独特的区位优势,致力于成为连接成渝艺术发展的桥梁。作为高校美术馆,四川音乐学院美术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大师展、青年策展人计划等项目,将展览转化为教学资源,培养具有艺术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引入商业机构资源、设置实践课程等方式,切实解决学生就业出路问题;并创新性提出‘商业、学术、公共教育’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发言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指出:“川渝地区拥有深厚的文脉和历史资源,中国现代美术的根基深深植根于川渝地区。作为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四川和重庆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推广与发展作出了核心贡献。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川渝美术馆联盟正着力打造品牌性艺术项目,推动区域文化发展。成都双年展与上海双年展成为全国双年展的重要标杆,而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虽面临经费压力,仍坚持为区域艺术注入活力。公共艺术成为城市文化新亮点,重庆通过灯光艺术季、美术馆之夜等项目激活城市空间,成都则以南岭艺术区等实践引领艺术生态。乡村振兴方面,羊磴艺术合作社等探索展现了艺术介入乡村的潜力。未来,成渝美术馆联盟将整合民营机构资源,构建多元艺术生态,共同推动双城文化高质量发展。”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尹丹主持论坛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尹丹主持论坛并讲道:“此次论坛旨在聚焦新时期美术馆置身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数字技术驱动传播范式转型,观众需求改变等诸多背景交叠的新现场,尤其是正在从空间型艺术殿堂转型为知识型文化引擎,在诸多方面的创新路径与行动策略。”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宁佳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宁佳主持特色项目推介板块并讲道:“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希望以此为契机,旨在构建一套可持续的艺术生产机制,并通过战略优化与资源协同,激发内部创造力与活力。此举的核心目标在于汇聚嘉宾的集体智慧,共同探索美术协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这也是我们创办该文化板块的重要宗旨。”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黄家馨

制作 | 黄家馨、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贺 玮

复审 | 马子雷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文化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