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流浪地球》都已经静上映了3年了,这三年间,科技界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当大家还在感叹:美国太空部队的“科幻机械臂,被我们的航天工程师变成了现实的时候,其实仔细翻看下《流浪地球》也不难发现,很多来自于我们的大胆幻想,部分也已经转变成了“现实。
《流浪地球2》中,550W 智能量子计算机,仅仅需要一个口令,即可自动生成代码的桥段,让人音箱深刻。只需要一句人类语言的口令,就能自动生成百万行代码,并0差错。
现实中,虽然还没有达到如此强大的级别。但是deepseek和豆包等一种ai,目前可以依据汉语指令生成上千行的代码,我们只需要提出需求即可,甚至不需要懂任何的编程基础。
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以核聚变技术为能量来源。在现实中,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人造太阳”(EAST)装置,成功实现了 1.2 亿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体运行,并持续放电 1056 秒,其使用的超导磁体技术与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类似。
电影中的 550W 量子计算机展现了强大的算力。现实中,合肥本源量子实验室研发的“悟源”芯片拥有 24 个量子比特,虽还不能完全达到电影中的水平,但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算力,且技术仍在快速发展中。
无人驾驶卡车:《流浪地球 2》中出现的无人驾驶卡车 Q-Truck,其实在现实中早已实现工程化量产。上海西井科技早在 2019 年就推出了这款全球首款全时无人驾驶新能源商用车,并在多种复杂环境下投入使用。
目前已经在快递中率先使用。
电影中队员穿着外骨骼机器人执行任务,现实中上海傲鲨智能公司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已投入商用,能在养老、登山等领域为人们提供助力。只是目前价格还比价高,等待少许时日,即可像deepseek一样”价格被亲人们打下来“。
突然想起依据很燃的话:
《流浪地球3》马上就要开拍了2027年将于我们见面,到时候其中又会有哪些让我们惊艳的大胆想想,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