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接受央视采访想成为“贝利”的南通乡村少年考上北大,四名校友正征战“苏超”

这个夏天,“苏超”赛场上,南通队表现抢眼,位列积分榜第一。而在高考赛道上,南通少年们同样拼出亮眼答卷。7月23日,南通市如东县岔河镇的高三毕业生曹俊杰收到了北京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学霸”曾是一名乡镇小学的“足球小将”,练习了6年足球,“文武双全”在他身上淋漓尽致的展现。

“起初踢球是为了强身健体。”曹俊杰妈妈时海燕告诉记者,小时候的曹俊杰身体素质比较差,幼儿园时特别容易生病。为了让儿子身体强健起来,便鼓励他加入到班级足球队。因为曹俊杰踢得出色,很快又被校队选中,接受更大强度和更加专业的训练。“四年级的时候,儿子的身体明显比以前好多了。”时海燕说。

曹俊杰就读的如东县岔河小学的一所百年历史的乡镇小学,自2010年起,学校将校园足球与五育融合,纳入学校体育课常规课程,提出“神气十足踢足球,足下生辉”的口号。全校24个班级,每个班级都拥有一支10-12人的足球队,班级里的筛选踢得好的学生,进入到学校足球队,进一步加强训练和参加各类比赛。

每天早上6点起床,6点半左右就到学校操场训练,1小时的训练里要完成热身、传球、接球、射门等科目,随后吃完早饭后,正常早读和上课。一周五天训练,偶尔放学后或者周末也会加练,每个学期还会有专门的足球比赛,这样的日子伴随着曹俊杰几乎整个小学阶段。

绿茵场上挥汗的同时,曹俊杰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如东岔河小学足球总教练祝宗明告诉记者,曹俊杰足球踢得好,学习成绩也在全县前列,所以六年级毕业时,他就告诉家长:“这个孩子不要踢球了,把足球作为一项爱好,把更多精力放在文化成绩上。”后来,曹俊杰上了当地的岔河中学,又考上了全县最好的如东县高级中学,如今又被北京大学录取。

上初中后,曹俊杰就不再接受足球训练,只是作为兴趣爱好偶尔踢一次。但在他看来,足球不仅培养了他强健的身体,还让他交到了很多朋友,学会了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坚持下去的意志力。“以前非常累的时候也坚持训练,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这不就是一种意志力的磨练吗。”

今年58岁的祝宗明依旧在足球教学一线,在他看来,“校园足球”一直都是两条腿走路,让喜欢踢球的孩子走职业道路,让学习好的孩子走学习道路。“只要喜欢足球就可以来踢,踢得优秀的孩子筛选进校队,没有进的也可以作为爱好。”

在“苏超”赛场上,南通队的黄蒋大亚、季桑楠、赵东旭,以及效力于南京队的孟振,均来自岔河小学,在赛场上实现绿茵梦想。同时,岔河小学也涌现出多名“足球小将”,考取北京大学、北京理工、西安交大等名校。“我们只是一所乡镇小学,办学条件其实一般。”祝宗明告诉记者,学校的孩子们大部分都是农村孩子,踢球和学习都很能吃苦。十五年来,无论是校长、老师还是家长,一直都对足球抱着极大热情和支持。

2015年,当时还在上二年级的曹俊杰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颇有自信地说,我们平时最喜欢踢足球了,我的梦想就是像贝利一样。如今,曹俊杰离儿时的梦想有点遥远,但希望在另一条赛道上有所作为,报效祖国。他告诉记者,以后依旧会把足球作为一项爱好一直坚持下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朱亚运

校对 胡妍璐


(体育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