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臻
在不少农民眼中,赤霉病是小麦最难防的一道关。一旦染病,不仅减产,真菌毒素还可能污染食品和饲料,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尤其在长江中下游麦区,这种病害几乎年年都要和农民“较劲”,是粮食安全的“隐形杀手”。
如今,一粒种子带来了转机。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支持下,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等团队联合选育的“扬麦53”,让小麦对赤霉病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免疫力”。科研人员创新采用了多基因分子聚合育种技术,把4个抗赤霉病基因、1个抗白粉病基因和1个优质面粉基因“装进”一粒种子里。
“扬麦53”就像小麦界的“六边形战士”,连续三年的田间试验表明,它的赤霉病抗性达到高抗水平,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0%以上。更难得的是,它不仅抗病不减产,面粉品质还达到了中强筋标准,能做出筋道的馒头和面条。
今年,“扬麦53”通过国家审定,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科研人员用十余年攻关,攻克了小麦“抗病、高产又优质”的世界性难题。如今,在长江中下游麦区,越来越多农民在田里播下“扬麦53”,收获的不只是小麦,更是对丰收的信心和底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