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特产成功圈粉

本文转自:四川农村日报

从四川小城到联合国舞台

盐边特产成功圈粉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勇

  日前,“2025世界粮食论坛青禾农遗对话会”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举行。芒果干、桑葚干、钛杯、蜡染桌布、刺绣手工艺品等盐边特产惊艳登场,吸引了在场嘉宾的目光。

  当国际友人细细品尝这些“盐边味道”时,这座小城的农业故事,正以兼具网感与深度的姿态,在国际舞台掀起一阵“盐边风”。

农业创新

土特产变身“国际潮品”

  在多数人印象里,“特产”总带着“土味儿”,盐边却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包装上“美味 一口不将就”的标语十分醒目,桑葚干、芒果干的包装巧妙融合当地山水与年轻审美。依托“攀果”品牌,盐边不断推陈出新,推动农业从“种得好”迈向“卖得俏”。

  盐边的创新不止于包装。当地以“绿色农业+文化赋能”为核心,将农产品与非遗传技艺、地域文化紧密融合。展台上那些带有民族纹样的文创产品,让农产品不再是简单的吃食,成了承载盐边故事的文化载体。这种“农业+文化”的跨界玩法,为盐边特产注入了独特的国际“记忆点”。

青年力量

Z世代操盘“农业出海”

  如果说农业创新是基础,那青年群体就是“出圈”的推手。在这场联合国活动的背后,处处是年轻人的身影。

  他们擅长设计,从傈僳族刺绣、彝族纹样、苗族蜡染中汲取灵感,把盐边的山水民族元素变成冰箱贴、首饰上的潮流符号;他们精通传播,用鲜活的语态向世界讲述盐边故事;他们勇于创新,为农业产业链注入青春活力。

  青年发展不是空话。今年7月,盐边县成立“菁创营”青创中心,打造“四乡五里·智汇盐边”人才栖息地,吸引“新乡人”来创业、唤醒“原乡人”留乡发展、唤回“归乡人”投资兴业、唤起“云乡人”乡情联结。

  今年8月,该青创中心引入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秘书处,承办第五届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大赛盐边专项训练营,吸引北京大学等高校的519支团队参与。同时,中心还联合发起“联合国粮农组织《“双碳”背景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课题报告发布会”,将盐边经验写入全球报告。

  此次对话会上,盐边“菁创营”青创中心联动中国青年代表,从生态农业、青年创新、科技赋能等角度,向嘉宾分享了盐边“乡创+”实践,展示了盐边在农业创新与遗产保护方面的探索。

  当国际友人因青年的创意而对盐边留下印象,这便是青年力量的“高光时刻”。浙江大学数字乡村研究中心主任、盐边县“菁创营”青创联盟导师杜英森表示:“推动青年入乡,是对乡村空间传统定位的一次创变。盐边系统化推动‘四乡五里’品牌建设,是以青年为切口,激活共富大生态,形成以人为本的乡村高质量发展路径。”

国际合作

小县城的“全球朋友圈”

  从四川一隅走向世界,盐边的“国际步数”扎实稳健。特产在联合国舞台上“圈粉”,不仅是农产品走出去,更是农业创新、青年发展、国际合作的全面破局。

  这背后,是盐边在“农业国际化”上的主动布局。它以农产品为媒介、文化为纽带,打破地域壁垒,展现县域经济活力。这种合作不是一次性“打卡”,而是长期“深耕”。通过与国际组织、海外市场持续互动,盐边正构建起自己的“全球朋友圈”,让特产出口、文化输出、技术交流形成良性循环,把“盐边经验”讲成“世界故事”。


(乡村责编:拓荒牛 )
2025年10月26日 06:19[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