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李媛
□ 本报记者 李媛
秋雨连绵,田野泥泞,当轮式收割机寸步难行时,眼见地里的粮食收不上来,农户们十分着急。
此刻,一支支农机应急服务队及时赶来,成为这场“三秋”攻坚战中坚实的依靠。他们驾驶着接地比压小、能在泥地里作业的履带式收割机,轰鸣着碾过积水,为焦虑的农户带来收获的希望。
从紧急发布信息让农户“一键找到帮手”,到跨区调度、昼夜抢收;从技术人员蹲守田埂指导排涝,到补贴政策“特事特办”直达农户……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里,每一滴汗水都映照着“保粮”决心。
而这背后,是快速响应的应急机制,是科技与政策的强力支撑。当烘干塔的热气驱散湿粮的潮气,当跨区协作的机械驰援而来,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丰收的守护,更是各方力量与土地的温暖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