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菏泽日报
儿歌唱道:“九月九,好年成,高粱穗儿火样红。磨成面,蒸窝头,就着葱吃香味浓。小妮吃了长得俊,小子吃了赛罗成。”
旧时,高粱是中原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亩产通常一二百公斤。好高粱能长到两三米高,曾是农民的主食。
高粱秸秆高、有气根,耐涝性强。过去村北有大片洼地,多种高粱。如今已很少种植,都说它产量不高。
高粱按颜色有红、白之分,以红高粱最为常见。
秋天,洼地里的高粱穗渐渐晒红,等待收割。收高粱正在末伏。人钻进两三米高的高粱地里,又热又闷,满身落满高粱花,很不好受。干活时,男人们大多只穿一条短裤。
收割时,先将高粱秆砍倒,再钎下穗子,捆好运到场上打轧成粮。高粱秸也打成捆,扛回家盖房或当柴烧。
砍高粱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多由汉子完成。两人一组,一前一后,各把一垄,妇女随后钎穗。前一人握板镢砍秆,根朝前、穗向后斜放,方便后手钎穗。钎穗者右手使刀,左手接穗,交叉挟在臂弯,整齐牢固;满一抱便捆起运走。砍时左手拢住十几棵高粱,肘部上扬防其散乱,看准根部连砍数镢,高粱应声而倒。
高粱秸运走后,汉子再戗地下根茬,妇女拾拢,以便整地种麦。待麦种毕,再来收茬为柴。
高粱除食用外,穗头除去籽粒后剩下的“高粱苗儿”,还是扎扫帚、炊帚的好原料。
高粱丰收时,看着那一片红亮亮、沉甸甸的穗头,闻着清新的粮香,心中自有说不尽的喜悦。 文/孔伟建 图/王世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