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乡土上尽情绽放的格桑花——观评第二届苏州市农民画作品展暨江浙沪农民画邀请展

色彩明艳、笔法夸张、画面饱满、情感浓烈、构思大胆……农民画是多彩的乡村风景,多视角描绘了现代农村的巨变,展示了不同的民俗民风,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观者艺术感染、文化浸润和心灵慰藉。

9月26日,第二届苏州市农民画作品展暨江浙沪农民画邀请展在张家港市凤凰镇文化中心如期展出,吸引了众多农民画爱好者观摩,正在学农民画的我欣然前往。本次展览共展出98件作品,其中58件展示了苏州本土农民画的创作成果,40件是特邀江浙沪地区联袂展出的农民画精品。一幅幅农民画,使凤凰文化中心展厅流光溢彩。

参展作品题材各异,画风多样,率真质朴,灵动活泼,全方位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全景,尽显现代乡村的风采,既有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更有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的描绘。按题材,我大致归为田园美、丰收乐、“非遗”新、文明景这几类。出彩的作品不少,我略举一二评述。

生态和谐田园美。现代乡村山青水绿天蓝云白,江南田园四季花开风景如画,农民画真实记录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请看:绿秧插下一片片,白鹭翩飞一群群(《种田》作者马万芳)。

碧绿的荷叶,红艳的莲花,轻盈的小舟,戴红斗笠的姑娘,一个划桨,一个采摘(《摘莲姑娘》作者朱永金)……农民画如田园里到处绽放的格桑花,绚丽多彩,唤醒人们对乡土的挚爱,催生乡村农文体旅的融合创新,激发乡村振兴的无限生机,在留住绿水青山的同时留住乡愁。

物产富足丰收乐。碧绿的叶衬着红润的桃,直播镜头前,活泼的娃们可可爱爱,人桃相映红,手捧的、托举的、采摘的,桃宝们俨然成了凤凰水蜜桃的代言人(《桃宝》作者陆永祥)。赤橙黄绿青蓝紫,果蔬真养眼,猪羊鸡鸭鹅,活蹦又乱跳,将直播的镜头对准果蔬园,丰收的喜悦溢满屏(《助农直播间》作者王金凤)。黄橙橙的果子一树树挂满,一筐筐装满,这不就是苏州东山的枇杷吗?果农采摘正当时(《硕果累累》作者刘孝云)。赤橙红绿,五谷丰登,热烈喜庆。丰收是大地永恒的赞歌,果实是大地最美的花朵,喜悦是农人最美的妆容。你看,色彩多丰富多和谐,人物脸部线条多柔和,细腻得可见眼里的光和脸上的笑,作者的功夫了得!

“非遗”焕发新活力。在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耕文化的传承,尤其是“非遗”的传习和保护显得尤为必要。画展中有些作品,真实呈现了地方“非遗”食品的制作场景。

比如高庄豆腐干,这是凤凰镇传承百年的特产,是苏州市级“非遗”,10幅小图展示了10道制作工序(《手作方干绘丰年》作者徐丹芸)。正仪青团则是被列入江苏省“非遗”的苏州昆山有名的小吃,做、蒸、装、食一条龙,画面鲜活得呼之欲出(《正仪青团子》作者温水生)。又一幅,柴火灶、木蒸笼、竹匾、酒缸、桂花、乌米、桑葚,展现的是酿酒技艺,农家作坊里蒸腾着香喷喷的烟火气(《乡土酿香振兴有韵》作者周鑫华)。农民画作者立足本土热切关注“非遗”,笔下鲜活再现,这是对“非遗”的活态化传承,也是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弘扬。同时,传递出可贵的工匠精神,正宗的味道来自一脉相承的老手艺。

乡村文明处处景。优秀的农民画是时代表达的精品力作,有两幅作品彰显了画展承办地凤凰(张家港)精神文明的风貌。

一幅是《我在凤凰等你》(作者赵燕),画面呈现的是我熟悉的一处打卡点——凤凰镇河阳山歌馆戏台前的大取景框,画中一群摄影人或坐或蹲或站,举着相机对准戏台,可以想象戏台上河阳山歌的演绎很是精彩。

另一幅是《港城超有戏》(作者张新亚),台上演员唱念做打,台下乐队吹拉弹唱,观众们兴致勃勃观赏,一出经典锡剧,掌声喝彩不绝。农民画扎根于“泥土”才会迸发出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作品就会有独一无二的魅力。

毕加索有言“像孩子一样画画”。好的农民画朴拙稚趣,自然,灵动,没有束缚。“形”即使夸张变形,生动就好;“色”哪怕主观随性,和谐也美。这就启发我:以后绘画要放开手脚,打破以往“这个色(形)像不像”的纠结,服从主观感受,和谐即可。

就像参展作品《科学养狮头鹅苗农村创业》(作者沈玉其)这一幅,从四周涌向食盆的几百只鹅,五颜六色,没有一只是白的,倒也悦目,一点不违和。农民画不需要过多技巧,创作者们用质朴的绘画语言讲述生活,从平常的日子里汲取朴素的灵感,在真挚又热烈的绘画中诠释对生活炽热的爱。

一方水土一方画。农民画是多彩多元的民风、民俗、民情画卷,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可贵在它的原生态原创性。参展作品展示了苏南农村各地的风貌,个性鲜明,各美其美。

在文艺繁荣的新形势下,农民画也力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涌现了不少精品力作。然而,目前农民画正面临着一些问题:自成一派缺乏规范运作和统一管理,基层农民画作者缺乏学习交流尤其是采风的机会,农民画学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优秀作品没有获得奖励或被收藏的待遇……另外,农民画也存在着传承断代的现象。孩童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无穷的想象力,优秀的农民画家可以进校园,培养一批后继者,相信纯真无邪的孩子们会创作出童趣盎然、创意无极限的好作品。

优秀的农民画不仅要展出,还要发挥更大效应。“农民画+”的创新思维,让农民画成为艺术性和实用性兼具的文创产品,为乡村旅游添彩。本人的一幅画参赛获奖曾被制作抱枕,令我爱不释怀。好的农民画化身为好看好玩好用的文创品,甚至可以以装饰画点缀寻常百姓家。当然,农民画要成为家居装饰存在着一定的挑战——色彩丰富的画风和越来越成为主流的简约装修风有点不搭。怎样“搭”?这是农民画创作者们要好好思考解决的课题。

农民画画什么?画多姿多彩的民俗生活。民俗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值得深挖。农民画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要传承,更要创新。

农民画质朴,自然,丰实,多彩,是民间艺术沃土上尽情绽放的格桑花,芬芳又美丽。

作者:卢丽娟 (江苏省评协会员,苏州市作协会员)

【来源:新华日报】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