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虞农商银行 首笔农业设施抵押贷款落地

■本报记者 王爱静

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丁宅乡,650头来自美国顶级育种场的核心群原种猪,刚刚入住浙江某种猪科技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猪舍。这些承载着优质基因的种猪,让该公司站上了中国种猪育种的最前沿。

但是,这家投资过亿元、设计存栏1000余头的现代化新型种猪繁育企业,在完成高标准基地建设后,面临着迫切的运营资金需求。

浙江农商联合银行辖内上虞农商银行了解情况后,为其发放了上虞区首笔农业设施抵押贷款2300万元。

在传统贷款模式下,农业企业的厂房、专业设施往往因产权属性特殊、缺乏通用性而难以成为有效抵押物,融资瓶颈明显。面对这一行业共性难题,上虞农商银行主动破局。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业生产设施产权抵押贷款工作指引》的政策框架下,该行协同上虞区农业农村局深入调研,推出专项融资产品——农业设施抵押贷款。

据介绍,该产品突破传统抵押物限制,只要企业合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环评批复以及设施农业用地复垦方案等关键文件,银行即可依据其农业设施投入的相关发票进行专业评估,进而设定抵押价值。

“这相当于为农业企业的‘厂房’和‘生产线’赋予了金融属性,打通了资产转化为流动资金的通道。”上虞农商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张玉刚向记者介绍道。

“这笔贷款极大缓解了公司的财务压力,降低了融资成本。有了更充裕的流动资金,我们不仅能更从容地支付这批顶级种猪的引进费用,保障日常高标准运营,更能心无旁骛地投入深度育种工作当中,持续提升我们的种猪质量。银行的产品,真正读懂了农业企业的难处,支持落在了发展的刀刃上。”上述种猪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首笔农业设施抵押贷款的发放,不仅是上虞农商银行金融创新产品的成功落地,更是服务国家种业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切实行动。

“我们跳出了传统抵押物的思维限制,深耕农业农村领域,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融资方案。”张玉刚表示,盘活农业企业“沉睡”的固定资产,有效破解轻资产、高投入农业科技企业的融资困境,正是金融回归本源、灌溉实体的应有之义。

(通讯员冷新波对本文亦有贡献)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