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花产业蓬勃绽放 为乡村振兴“增香添彩”

原标题:长安花产业蓬勃绽放 为乡村振兴“增香添彩”

央视网消息 没有云南的气候条件,没有山东的种植历史,却用40年时间,从一株月季起步,成长为年产值超10亿元的浙江省最大鲜切花种植基地。在近日公布的2025年浙江省特色农业强镇品牌声誉评价榜中,海宁长安镇名列第一。

从一株月季到全产业链,长安镇的“花路”越走越宽,越走越美丽。

一张金名片

出伏后,长安人的赏菊时钟开始转动。在这个秋天,长安镇将在海宁国际花卉城用350余个品种的30000多盆菊花,打造长安镇的第一个大型菊展。花展消息发布后,不少花卉公司与花农已经忙碌起来。

理解这座镇的花卉时钟,要回到40多年前。上世纪80年代,长安镇褚石村村民张金生在自留地里种下了第一株月季,从此开启了与鲜花的不解之缘。1999年,海宁市、长安镇两级政府积极引导产业发展,长安花卉园区启动建设,张金生率先入园承包土地生产种植花卉。

“先是几个亲戚跟我一起,后来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身边的人都想种花。”张金生倾囊相授,这一朵花“叫醒了千亩万朵的花开”,现在长安镇花卉种植已经由最初的3个村发展至16个村。

长安的花香也引来了一批企业。如今的龙头企业虹越花卉就在本世纪初来到了长安,也带来了产业跃升的新机会。2018年,持续发展花卉产业的长安希望引进相关活动助力。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当家人江胜德大胆提出:“既然要办,不如自己‘原创’。”

世界花园大会

世界花园大会应运而生。到现在,这个花卉行业的盛会已经吸引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商、超30万人次专业观众。世界花园大会由此成为海宁的一张“金名片”,也成为联结园艺技术、文化、市场的世界级平台。

海宁国际花卉城正是世界花园大会的举办地。如今,一场大型菊展开启一段新的征程,而长安已经拥有了虹越花卉、三只懒蚂蚁、百润园艺等42家花卉园艺主体和“有寻植物”等一批网红直播“新势力”,这张金名片也越擦越亮。

一条“花”链

要看长安镇的花,就不能只看花朵。随着产业链向上游延伸,秸秆循环利用正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能量。

在海宁泰山村农林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一座座发酵池里堆满了秸秆和园林废弃物。接下来这些发酵好的物质要经过生物技术提取等多道工序,变成土壤改良介质或园艺基质。

距此不远,三期项目海宁西部现代园艺基质中心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9亩,总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建成后这里每天可综合处理利用农作物秸秆20吨,带动4个村集体、500余户农户和300余户低收入家庭增收,真正将“农业垃圾”变成绿色黄金。

海宁西部现代园艺基质中心

而在产业链的零售端,新趋势也正在出现。在浙江三只懒蚂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苗圃里,油橄榄、紫藤等高端苗木整装待发。“去年这时候,我们还在直播销售9.9元的朱顶红,现在卖一棵树就能抵过去一车花。”公司销售负责人刘浩介绍。从“走量”转向“重质”,企业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

长安镇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花卉市场正在发生重要变化,盆栽生产发展潜力巨大,花境打造、庭院整体打造正在成为花卉产业高端化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本地企业以高端定制业务打开上海、苏州等地市场。

一个“花”世界

长安镇将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实现了花卉产业由生产链主导向产业链融合的转变,让长安镇成为一个“花”世界。

在嘉兴海宁市长安镇兴福村,一座由废弃农房改造而成的“植物图书馆”正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13亩的土地上足足种植了千余种不同的花草,其中还有许多罕见的花卉。吸引了不少游客从各地驱车赶来打卡,一些网络商家也慕名来此取景拍摄。

这是长安花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长安镇正以花卉产业为核心,打造集种植、交易、物流、居住、旅游、培训为一体的国际花卉园艺生活集聚地。

沿着长安G525国道等交通路线,总长为12.5公里的两边,既有世界花园大会永久举办地国际花卉产业园区,又有民国风的网红打卡点党群服务中心,还有能玩能吃的兴城美洋洋文旅综合体,撬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成功获批省级美丽乡村风景线。

从个体种植到园区化、技术化、品牌化发展,长安镇的花卉产业走过了四十多年,未来将继续依托科技创新和市场导向,推动花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央视网)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