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提水”为稻田“解渴”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战高温,保灌溉

“三级提水”为稻田“解渴”

当地村民正在抽水。通讯员 高晓平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王国俊 摄

  本报讯(记者 王国俊 通讯员 高晓平) “把水管往这边水田里再拖几米,然后开机抽水。”日前,记者来到高淳区桠溪街道镇南村田头,只见村民们正在忙碌,架起农机设备,将水抽上来翻入农田。

  看着汩汩水流灌入田间,该村党总支书记杨律中眉头舒展开来,“最近连续高温少雨,水稻也缺水了,我们开启了所有泵站,通过三级提水方式,全力保障农业生产。”

  据了解,地处丘陵地带的镇南村共有18个自然村36个村民组,近年来,为种养增收,在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上,众多村民还依托胥河边丰富的生态水塘资源发展螃蟹和青虾养殖。目前,全村拥有水稻种植面积3000多亩,水产养殖面积也达到3000多亩。

  但今年的农业生产遇到了连续高温少雨天气的严峻挑战。杨律中介绍,由于降雨偏少及持续晴热高温天气影响,当地多座塘坝水位持续走低,农作物缺水面积不断扩大,必须及时补水灌溉才能保证秋粮丰收。

  为确保全村农业生产正常供水需求,全村已全面进入三级提水抗旱,在启动30多个灌溉泵站的同时,还增设10多个临时抽水设施投入保水灌溉。

  所谓“三级提水”,是当地应对高温天为稻田补水的独特做法。村民吕志生告诉记者,村里一级提水是通过电站从胥河翻水,让水进入渠沟,二级提水是再次翻水进入管道放水到田头,三级提水则是用直流泵等临时抽水设施将水引入到田里。吕志生表示,具体到他们村里,就是首先通过村里的镇南电站进行一级提水,从胥河支流陈家河翻水到石桥头自然村大坝,然后二级提水由泵站从大坝翻水到马王塘,最后通过三级提水,使用临时抽水设施将水抽入农田,让水稻补好水喝足水。“这也是利用了我们这里丘陵地形特点,因势利导,实现农田的保水供水。”

  近日,走进村里,记者发现不少村民在村里统一组织下,正通过泵站和临时抽水设施为田间水稻灌溉补水。记者了解到,由于各项战高温措施有力,目前全村农业生产灌溉用水保障工作进展顺利,为秋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