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百名“新农人”报班学用“新农具”

本文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张铭哲

“专家讲的这些‘新农具’,真能解决咱种地时遇到的头疼事儿!”7月16日,在2025年阜新市农民技术员暨村级后备力量培训班课间,海州区韩家店镇民主村村民付禄拍着笔记本,嗓门洪亮,难掩兴奋,“等回去后,咱得把这些新知识好好给乡亲们推广一下!”

与付禄一同参加培训的,是来自阜新市各乡镇的百名“农民同学”。他们中有返乡创业的探路者,有村集体经济的经营者,还有村“两委”成员及村级后备力量。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渴望用科技武装头脑的“新农人”。此次培训的农用机械规范驾驶与操作、植保无人机操作等内容,正是他们翘首以盼的“及时雨”。

从加装北斗系统的农机,到智能灌溉设备,如今,各类高科技应用正走进田间地头,成为农民的“新农具”与好帮手。“给农机装上智能系统,跑得直、算得准,降本又增收。无人机巡查监测更是厉害,能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付禄道出了“新农具”带来的好处,“之前一直愁没地方学,现在培训送上门,真是太解渴了!”他的话,道出了学员们共同的心声。

课堂上,专家的讲解深入浅出,时不时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得台下学员频频点头。遇到不懂的地方或格外关心的要点,学员们毫不客气,抢着举手提问,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学习劲头十足。

教室后排,彰武县四合城镇大伙房村村民宋瑞梁的笔记本已经写了好几页,上面不仅有知识要点,还标注了重点符号。作为一名预备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他对植保无人机这个“新农具”尤为关注:“过去打农药,得背着药箱钻进玉米地,效率低还辛苦;现在无人机天上飞一趟,省时省力还精准。实操课我可得第一个上!”对即将到来的动手操作环节,他和众多学员一样,充满了期待。

据了解,此次培训班为期4天,后续将瞄准“新农具”应用中的难点问题,开展农机与无人机现场实操教学。这种“理论授课+现场实操”的模式,既能帮助学员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又能通过亲手操作深化理解,助力培养一支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技术员队伍。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