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井冈山报
千年稻种获新生 生态有机成新贵
新干“(禾亚)禾贡米”续写农耕文明新传奇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邓勇伟、郭婷、张翼、通讯员李福孙)7月13日,随着新干县桃溪乡岭背村基地里最后一垄秧田披上新绿,“(禾亚)禾贡米”这个从古籍中走出,历经十余年提纯复壮、进化选育的古老大米品种,将被端上现代人的餐桌,续写农耕文明新传奇。
“赣中粮仓”新干的稻作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界埠粮仓遗址。据宋代《宾退录》和清代《新淦县志》记载,当地曾有一名为“稌稻糈米”的珍品,因米质晶莹如玉、口感香糯醇厚,被选为道教寺庙祭祀贡米,民间称其为“(禾亚)禾贡米”。然而,在温饱为先的年代,这种对土壤、水质挑剔的古老品种渐渐被高产稻所替代,只在偏远山村偶有种植。
转机出现在2012年。为抢救本土农耕遗产,新干县组织农业专家在全县开展普查调研,在一深山村落发现了与古籍记载性状吻合的“红壳白米”。经考证确认为古籍和县志所载的“(禾亚)禾贡米”种源。
“当时就像捡到宝!”新干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原七级职员、高级农艺师姚易根清晰地记得,县里立刻组建专班,在核心繁育基地里年复一年提纯复壮,终于让品种性状稳定,通过了省级审定。
让老稻种“活”起来,光有种源还不够,该县同步搭起了生态种植与品牌建设“双支架”。2017年起,该县依托国家绿色高产创建项目,在多个村落建成有机稻种植基地,其中桃溪乡瑶埠堎基地成为全市首个有机稻种植基地;2021年,“(禾亚)禾贡米”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2年,相关品种通过省级审定,并斩获江西农产品博览会金奖。
“经检测,我们的大米富含铁、锌、硒等微量元素和17种氨基酸,其中铁含量是普通大米的3倍。”新干(禾亚)禾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桂生说。目前,新干县8家民企抱团组建产业联盟,实施统一供种、标准、包装、价格、销售的“五统一”管理。2023年,借力“东方甄选”直播平台,60元一斤的有机大米颇受青睐。
据了解,新干县“(禾亚)禾贡米”总种植面积近7万亩,其中有机稻1144亩、绿色稻6万余亩,年产大米1.75万吨,订单农户亩均增收300元,粮食加工年产值近3亿元。
“要让‘(禾亚)禾贡米’闯世界!”采访中,孙桂生表示,下一步将借“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出海,进盒马、山姆抢高端市场,还要端上黑珍珠餐厅的餐桌,把中国农耕文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