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倒霉蛋”回归了,《克拉克森的农场4》继续讲述“大英点子王”的农场生活

如果让一个习惯了踩油门、开超跑的百万富翁突然“归隐田园”做农民,会发生什么?答案可能是一场灾难——但绝对是一场令人捧腹大笑的灾难。杰里米·克拉克森,这位以“毒舌”和飙车闻名的英国汽车节目主持人,继“克拉克森的农场”系列第二部和第三部后,在新书《克拉克森的农场4:自食其果》中,接续前作的犀利和幽默,怼天怼地怼一切,用他独特的脱口秀式随笔记录了第四年鸡飞狗跳而又乐趣无穷的农场生活。

做农民又难又忙

在务农之前,克拉克森对种地这回事的想象和我们很多人的一样,充满了彩色泡泡:种点庄稼,养些牛羊,周末在自家酒馆喝喝啤酒,享受自然美景。但第四个年头了,残酷的现实让他的幻想烟消云散,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他对做农民已经“祛魅”了。

首先是气候。自从克拉克森开始务农,他就没有遇上过风调雨顺的年份,第四年也不例外。夏天又干又热,春天特别寒冷,大麦、小麦和油菜都遭了殃。绝望的克拉克森已经放弃了挣扎,甚至开始说疯话了:“我会考虑种橙子和柠檬,开辟桃园和鸵鸟养殖场,并用骆驼取代所有的奶牛。在我看来,这是应对气候变化最明智的方法。”

其次是各种离谱的规定,尤其是政府迫于环保势力的压力而推出的那些不靠谱的新规。英国政府痴迷于碳排放净零,积极游说农民放弃种植粮食作物,似乎忘了粮食安全这回事;他们不让农民使用化学除草剂,可是没有想到:在翻土把杂草埋进地里时,杂草确实会因为不见光而死掉,但拖拉机巨大的油耗会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地方政府还把屠宰场改造成可持续生态住宅,全然不顾养殖户找不到地方宰杀动物。失望透顶的克拉克森已经开始想象农户们迫于无奈纷纷放弃养殖的未来,他讽刺道:“我不知道豆腐生长的声音是什么样,但不管怎样,到时候你能听到的就只有这个。”

在克拉克森的农场上,几乎不存在农闲时分,因为他的农场实在太复杂了:不仅面积接近569个足球场,种植的作物和养殖的动物还多种多样。哪怕是在圣诞节,他也忙得像个陀螺,而他已经65岁了。

不赚钱为什么还要做农民

在汽车新闻行业赚得盆满钵满的克拉克森并没有指望农业能让他大富大贵,但他确实没有想到,做农民竟然能亏到这个份儿上。由于乌克兰战争和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他在种子、化肥和农药上的投入从通常的4万英镑飙升到11万英镑,除非种出黄金,否则克拉克森逃不过亏损的命运。

由于脱欧,英国农民的拨款和补贴越来越少,而农产品的售价却越来越低,“奶农生产1升牛奶的成本比其售价还高出5便士。”虽然说众所周知,为了维持社会稳定,食品不能太贵,但克拉克森指出了一个令人细思极恐的事实:“一罐标准大小的亨氏焗豆只卖1.4英镑……老天,超市哪来的本事,能以如此低的价格卖给你415克食物呢?你得有做酱汁所需的番茄、香料提取物、盐、面粉和醋。然后,你需要罐子和标签,还有把所有原料送到位于维甘的亨氏工厂和分销中心所需的卡车,以及零售商所需的利润。那么,你觉得这1.4英镑里,还剩多少给种植出罐子里那465颗豆子的农民呢?”

不仅如此,政府的要求还越来越荒唐。根据新规,克拉克森不仅要为自己农场的碳排放付钱,还要为供应商的碳排放掏腰包。“没错,为我的农场生产硝酸铵化肥的工厂,它的碳排放由我买单;运送化肥的卡车司机及其子孙后代,他们的排放还是由我来买单。”

既然又难又忙还不赚钱,那克拉克森为何还要继续做农民呢?他在书里给出了答案:“当你种出了自己的食物时,那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没错,胡萝卜长得歪七扭八,土豆上满是洞洞,新鲜的山葵也远不如店里买的奶油山葵好吃。但倘若你亲手种下种子,看着它们发芽、成长、结果,享用它们时心中涌起那种巨大的满足感,甚至难以言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严静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