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种菜卖果10年,西柚幸福场火爆开集,赚了多少?

西河幼儿园的孩子们,拿着自己种的桃子、李子、番茄,在“西柚幸福场”上吆喝着卖货,笑得比阳光还灿烂!这不是普通的集市,而是孩子们亲手种、亲手收、亲手卖的劳动果实。十年前,成都龙泉驿区西河幼儿园开始搞种植活动,孩子们在泥土里摸爬滚打,学着种菜种果树,慢慢地,这活动变成了一个大大的“西柚幸福场”。

幼儿园的菜园子可不是随便弄的。2016年,他们启动了一个成都市的课题,研究怎么通过种东西让孩子们学会科学探究。到了2021年,又搞了个新课题,专门研究怎么把种植活动变成一门课程。十年来,孩子们从选种子、播种、浇水到收获,样样亲手干,种出了豆豆、玉米、柠檬,还种出了满满的成就感。

“西柚幸福场”就是这门课程的高光时刻。每年一到丰收季,幼儿园就热闹得像过年。孩子们把菜园里的果实摘下来,有的做成糖葫芦,有的变成柠檬水,还有的加工成小工艺品,比如韭菜扎成花束,菱角串成项链。东西都是孩子们自己种的,卖的时候也得自己吆喝,家长们在一旁帮忙,场面热闹得不行。

集市上,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李子5块钱一筐,桃子茶5块钱一杯,番茄串成糖葫芦,酸甜的柠檬水谁喝了都说好。孩子们有的忙着收钱,有的忙着介绍自己的“产品”,还有的直接表演节目吸引顾客。二维码付款的“叮咚”声响个不停,孩子们的小脸上全是认真和开心。

家长们也功不可没。很多爸爸妈妈陪着孩子一起干活,帮他们观察植物,教他们怎么卖东西。有的家长还帮忙把鸡蛋做成不倒翁,创意满满。正是因为有这些大人的支持,孩子们才能在泥土里找到快乐,也学会了分享和合作。

“西柚幸福场”还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意义。他们种的菜、摘的果子,不是白干的,最后还能换成零花钱。小小的钱包鼓起来,孩子们的自信心也跟着涨。家长们说,看着孩子从不会种菜到摆摊卖货,感觉就像看着一棵小苗长成大树。

这活动背后,还有个大目标。幼儿园想通过种植,让孩子们爱上自然,学会探索。数据上来看,十年来,参与种植的孩子超过千人,种的作物有20多种,从普通的豆角到稀奇的菱角,啥都有。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种地,还懂得了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西柚幸福场”也成了社区的一张名片。附近居民都爱来凑热闹,买点孩子们种的菜,顺便感受这份纯真的快乐。有人说,这活动就像一个小小的节日,让大人小孩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集市上,孩子们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掌声,也换来了社区的温暖。

说到劳动,孩子们还学会了点小生意经。有的孩子发现柠檬水卖得快,就赶紧多做几杯;有的孩子看糖葫芦受欢迎,就串得更漂亮了。这不就是小小的市场智慧吗?幼儿园的老师说,孩子们通过这些活动,懂得了付出才有回报,也学会了怎么跟人沟通。

活动虽然只有一天,但留下的东西却很多。孩子们在泥土里学会了坚持,在集市上学会了勇敢。家长们看着孩子忙碌的身影,也觉得特别骄傲。老师们说,这片“西柚乐园”不仅是块菜地,更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

这场活动,也让大家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另一面。西河幼儿园用最简单的泥土,教孩子们最珍贵的道理。这种教育方式,既接地气又充满活力,难怪能坚持十年,越办越好。它告诉我们,教育不一定非得在教室里,田间地头也能开出幸福的花。


(乡村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