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种”出高产富民田

拓荒号:拓荒牛 (企业头条)

本文转自:嘉兴日报

“科技兴农+模式创新”双轮驱动

海盐“种”出高产富民田

■记者 吴佳琴 通讯员 张志龙

本报讯 金色麦浪刚绘就丰收画卷,嘉兴振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田间又奏响了晚稻耕种的序曲。近日,这家海盐农业企业传来好消息:7348亩小麦测产数据亮眼,平均折干亩产较2024年同比激增27.6%,最高亩产更是达到了554.2公斤。

据海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农作物与种子技术推广站)主任(站长)姚云峰介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2024年度浙江农业之最纪录”显示,去年全省小麦最高百亩方亩产纪录为551.16公斤,该纪录由平湖市钟埭街道得稻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创造,“今年海盐振欣农业这一丰收,不仅产量大幅增长,还以554.2公斤的亩产成绩,超过了去年全省纪录。”

这沉甸甸的麦穗背后,是科技赋能与管理提效交织出的现代农业新景象,也是海盐探索出的一条科技兴农、集体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注脚。

嘉兴振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2020年由当地海塘村、永宁社区、西塘社区、八团村、刘庄村、大宁村等6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筹建。“靠着政策支持,我们流转经营当地闲置的7000多亩预征土地,进行水稻、小麦等作物的规模化种植。”嘉兴振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仕平说,“良种选育是丰收的根基,我们精心挑选镇麦12、扬麦33、华麦25等高产抗病的品种,从源头上筑牢产量底线。”

选好种更要育好地。振欣农业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土地量身定制“营养诊断书”。“小麦拔节抽穗期是关键节点,那段时间是我们农技人员最忙碌的时候,整天背着检测设备蹲在田里,挖土检测氮磷钾含量,就像‘老中医’给土地把脉。”徐仕平形象地说道,检测数据录入系统后,“营养处方”随即生成,可实现每块麦田的精准养分供给,让小麦“吃好饭、长好个”。

田间管理环节更加彰显科技重构传统农业的力量。从粗放用药升级为靶向精准施药、从人工喷洒进化到无人机飞防、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防控……在振欣农业,7000多亩农田早已实现从经验种植到智慧种植的跨越。

“无人机一天作业超千亩,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不光省了人力成本,病虫害防治、养分补充这些关键环节也能及时跟上。还有收割机、旋耕机等大型农机,从种到收全程参与,让麦田管理高效又科学。”徐仕平介绍。此外,振欣农业还建立“全天候监测+全周期管控”模式,农业技术团队每日深入田间,将新设备监测数据与传统种植经验结合,实时追踪小麦成熟度、水分含量等指标,为精准收割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村(社区)筹资抱团成立的农业企业,振欣农业的共富效应同样亮眼,“国有公司+村集体”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规模化经营使每亩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技术资源共享让种植标准更统一。”徐仕平透露,去年年底分红,6个村(社区)的投资收益较前年增加460万元,这种“土地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创新路径,让科技兴农的成果切实转化为村集体与农民增收的真金白银。


(乡村责编:拓荒牛 )
2025年07月03日 16:42[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