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虎毒不食子”!老虎产下死胎后将其吞食 动物园回应了

9月25日消息,都说“虎毒不食子”,而近日在动物园发生的一幕,直接击碎了这句不少人耳熟能详俚语的真实性。

此事发生在云南一动物园,当时有游客拍到老虎正在吞食幼崽,视频发布后引发关注,不少网友直呼活久见。

针对此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动物园方面回应称,幼虎为死胎,母老虎产下并将其吞食属动物自然行为,饲养员虽然在场但无法干预

据了解,母老虎吃掉诞下的死胎,并非 “残忍”,而是源于野生动物在自然选择中演化出的生存本能。

清理巢穴,避免疾病与天敌威胁

而死胎若留在巢穴中,会快速腐烂变质,滋生细菌、寄生虫(如蛆虫),可能导致存活幼崽感染疾病(如败血症、消化道感染)。

同时,腐烂尸体的气味会扩散,吸引鬣狗、秃鹫、野狗等食腐动物或天敌,它们可能在取食死胎时,顺带攻击健康幼崽。

补充营养:产后恢复的关键需求

老虎怀孕期约3-4个月,产崽过程(通常每胎2-4只)会消耗大量体力,产后哺乳期需持续为幼崽提供乳汁,对能量和营养的需求急剧增加。

死胎本身含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且无需额外捕猎即可获取,对产后虚弱、可能暂时无法远距离捕猎的母虎而言,吞食死胎是 “高效补充营养” 的方式,能帮助其更快恢复体力,进而更好地抚育存活幼崽。

本能识别:对 “非存活后代” 的应激处理

老虎的母性本能是 “保护能传递基因的健康后代”,会通过嗅觉、触觉(如舔舐时感知体温、心跳)快速识别幼崽是否存活。

若幼崽已无生命体征(体温下降、无呼吸),其大脑会将其判定为 “无价值的生物组织”,而非 “需要保护的幼崽”。

对 “非存活后代”,母虎的本能反应不是 “保留”,而是 “处理掉”,吞食就是最常用的手段。


(资讯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