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进行乡村振兴规划的三大重要导向

我们知道,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既要衔接上级要求,同时还要展现出地方特色,规划的编制要把握好三打导向,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进行乡村振兴规划的导向主要有哪些?

小编认为进行乡村振兴规划,主要的导向有以下这些:



要求导向

落实上位要求,深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理清20字方针和五大振兴的关系,研读剖析国家、省、各区域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文件精神、工作要求、任务安排等,找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总体定位。




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就是要摸清乡村的发展情况,中国城乡发展有着较大的差距,不同地区的乡村间也有着不同的发展问题。问题导向就是要求对区域乡村的发展、规划政策、现状材料等基础性资料进行收集、梳理与分析,并深入地方考察了解当地的城乡发展情况,系统、深刻地认识地方乡村现状,甄别乡村发展的重要问题。准确掌握新的城乡发展关系,分析区域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不同地域乡村面临的不同问题,找准各自的切入点,构建乡村的发展战略路径,引导村庄合理有序发展,重构乡村发展体系,构筑城乡融合的战略布局。




乡村发展的第一目标是要让农民富起来,产业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核心,传统型或比较落后贫困的区域首要解决产业发展的问题,发达区域多存在农村与城市发展高度融合,已经有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基础,而这些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已经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为乡村振兴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效果导向

效果导向要以各地区乡村发展实际需求为主,考虑到规划末期要达到的目标成效和整个规划可以实施落地的可能性,科学地设计乡村振兴规划的内容体系和目标指标体系,突显加强本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点工作及特色,最后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规划内容和主要目标。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已经变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之一,科学合理的编制规划,理清规划的系统性和计划性两大属性,因地制宜地构建五大振兴本地化的逻辑次序,并从目标拆解、政策配套、实施监督等方面做好规划实施保证等,将会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规划编制只是是起点,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且行且完善。
(资讯政策责编:陈峰 )
2021年05月11日 16:45[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