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胃来说,喝水要喝温的,吃雪糕会伤害肠胃,一不小心就是拉肚子、肠胃炎。
所以每到夏天的时候,宝妈们就要跟孩子进行一场“拉锯战”。
孩子眼巴巴看着别人吃,满心羡慕;妈妈却担心拉肚子、伤脾胃,硬起心肠说“不行”。
看着别人不是雪糕就是奶茶,孩子失落极了。
而妈妈为孩子的健康着想,只能当一个“绝情”的妈妈,任凭孩子怎么哭闹,就是不肯松口。
但很多宝妈们都忽略了,孩子的健康,既包括了身体上的,也包括了心理上的。
那个永远被拒绝的孩子,心里藏着多少委屈?
而那些被适度允许的孩子,反而学会了等待与自律。
一:完全禁止,真的对吗?
我们都看过那些令人揪心的新闻:有孩子因为一口气吃太多冰棍被送进医院,甚至有奶奶给孙女连喂8根冰棍导致不幸发生……这些极端案例让很多家长下定决心:“冷饮绝不能碰!”
我完全理解这种担心。
作为一位妈妈,我也曾坚决站在“禁止阵营”,生怕孩子吃了凉的会生病。
但后来我发现,越是严禁,孩子反而越好奇、越渴望。
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看,他想要的其实并不多。因为别人都吃过这个东西,他也想尝试一下是什么味道。
更何况,夏天那么热,大人们人手一杯奶茶或冰水,孩子又怎么能抵挡这种诱惑呢?
我闺蜜的儿子小宇,家里从来不准他吃冰淇淋,结果他偷偷用零花钱买,躲在小区角落里吃完再回家。
这种“偷偷摸摸”的满足,实际上比光明正大地吃,更让人担心。
二:永远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我至今还记得,小学三年级那年夏天,求了我妈整整一个下午想吃一根红豆冰棍,她还是摇头说“不行”。
我并不是多么想吃那口冰的,只是觉得:“为什么别人都可以,我不行?”
甚至一度怀疑,妈妈是不是不爱我。
童年那种“求而不得”的失落感,真的可以记很久。
完全禁止冷饮,表面上是为了健康,实则却可能:让孩子陷入强烈匮乏感,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逼孩子用撒谎、偷买等方式满足自己;破坏孩子对父母的信任,不再愿意表达真实需求。
教育专家常说:不被满足的愿望,不会消失,只会转化成更隐蔽的表达。
等孩子们长大后,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委屈。
三:这两种孩子,长大后有哪些差距?
①静止型教育,会养出拧巴的孩子
“妈妈,我想吃雪糕。”
“不行。”
妈妈的一句不行,孩子的希望落空,他嘴上回应着好,实际内心总有其他想法。
“只要不在妈妈面前吃,不被她看到就可以了。”
于是,他偷偷在外面吃,成为了一个不诚实的孩子。
他为了不让妈妈说“不”,再也不在她面前表达想法,所有问题藏在肚子里,成为了妈妈口中的“好孩子”。
等到青春期的时候,孩子会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刺头,跟父母对抗,时时刻刻表达着对父母的不满。
②控制型教育,会养出社交障碍的孩子
不允许吃雪糕,只是控制型教育中的“冰山一角”。
那些不被允许吃雪糕的孩子,因为别人都能吃,就我不能吃,所以他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于是越发恐惧跟人交流,长期下来,社交能力越来越差,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
四:适度允许,反而让孩子更懂得自律
我越来越觉得,养育孩子不是拼命控制他,而是慢慢帮他学会控制自己。
禁止往往是最简单的方式,但引导才是真正考验智慧的方式。
比如,在我女儿吃冷饮这件事上,后来我就改变了策略。
我和女儿约定:每周可以吃一次冰淇淋,自己选时间、选口味。
一开始她经常周一就迫不及待用掉“额度”,但后来她发现,如果提前吃完,后面几天看到别人吃就会特别难受。
慢慢地,她学会了计划。
“妈妈,我等到周六再吃,因为那天我们去公园!”
你看,适度的允许,没有让她失控,反而帮她建立了规则意识和延迟满足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她不用偷偷摸摸,不用觉得“吃冰淇淋=做错事”。
她可以在阳光下开心地吃,然后告诉我:“妈妈,我下周还想试试巧克力味的!”
五:关键不是“给不给”,而是“怎么给”
冷饮不是毒药,也不需要如临大敌。
让孩子吃冰棍,不代表不珍视孩子的健康。相反,从允许孩子吃冷饮的那一刻起,才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律的开始。
我们可以这样做:
(1)规定频率和分量
“一周一次”、“一次只能选一个球”,父母们可以和孩子提前说好,并让孩子共同参与约定。
(2)选择相对健康的品类
比如水果冰棒、低糖酸奶冰淇淋,避免高糖高脂的甜品式冰淇淋。
(3)抓住机会教孩子“听身体说话”
我会告诉女儿:“如果你吃完觉得肚子凉,下次我们要慢点吃;如果不舒服,要尽快告诉妈妈。”
(4)绝不把冷饮当作奖励或惩罚
“你听话就给你冰淇淋”或“不乖就不准吃”,这反而会扭曲孩子和食物的关系。
写在最后:
也许真正让孩子健康的,不是那根冰淇淋给不给,而是他是否感受到:“我的愿望可以被尊重,我的身体可以被信任,我的情绪可以被接纳。”
求而不得,只会带来执念。
小的时候连一个冰激凌都不能吃,长大后他会报复性消费,将各种冰激凌尝个遍。
而你的“妥协”,其实已经告诉了孩子,人要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人要遵守规则、人要学会克制。
禁止型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得不到的孩子,眼里的光越来越黯淡。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