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与增肌粉搭配真能增肌?科学解析营养补充的真相

增肌不是靠某一种营养素或单一训练就能实现的,而是训练、营养、肠道菌群和身体激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多维度配合才能有效。

1. 蛋白质是增肌的“原料”

抗阻训练后,肌肉会出现微小损伤,这时需要足够的蛋白质来修复并合成新肌肉——每公斤体重吃1.6-2.2克蛋白质能达到最好的合成效果。但要注意,蛋白质摄入有“上限”:单次吃超过30克,多余的不会帮着长肌肉,反而可能给肾脏增加代谢负担(这是《营养学杂志》的研究结果)。比如训练后30分钟内吃30克乳清蛋白(快消化的蛋白质)加60克碳水,能明显提高肌肉合成效率——碳水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帮蛋白质更好地进入肌肉细胞。

2. 肠道菌群是“隐形帮手”

肠道里的菌群有超过300万个基因,能通过自身的酶把膳食纤维变成短链脂肪酸,还能帮着消化蛋白质。《自然·代谢》的研究发现,像双歧杆菌这类菌株,能把植物蛋白的消化率提高8%-12%;但如果已经吃了足够的动物蛋白(比如鸡蛋、牛奶、瘦肉),益生菌的增效作用就不明显了。另外,肥胖人群的“节能型”菌群更擅长吸收能量,反而可能让多余的热量变成脂肪,对增肌起反效果。要调整菌群,得每天吃含10^9 CFU的复合益生菌(比如乳酸杆菌加双歧杆菌),再配15克菊粉当益生元,坚持8周才能让菌群稳定下来。

3. 训练是增肌的“开关”

肌肉生长需要三个关键条件——机械张力(举铁时肌肉的拉伸和收缩)、代谢压力(训练时肌肉里堆积的代谢废物)、肌肉微损伤(训练后的微小破损)。运动营养学指南建议,每周做3-5次、每次90分钟的渐进式抗阻训练(慢慢增加重量或次数),配合每天每公斤体重2克蛋白质,新手每周能长0.25-0.5公斤肌肉。但要注意,肌肉合成还受激素影响,比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这需要睡好、压力小才能保证激素环境稳定。

4. 别踩这些增肌“坑”

很多人对增肌有误解,比如:①觉得蛋白质吃越多越好——其实超过每公斤2.2克,多余的不会长肌肉,还可能增加钙质流失的风险;②觉得益生菌对所有人有效——个体菌群差异大,同样的益生菌干预,效果差别能到47%,得个性化调整;③觉得增肌能“快速”——自然状态下,男生每月最多长0.9公斤肌肉,女生0.45公斤,这是肌肉细胞核的特性决定的;④忽视遗传——比如ACTN3基因变异,能解释12%的肌肉力量差异;⑤依赖单一营养素——单独补益生菌6个月,肌肉横截面积没明显变化。

有效的增肌方案得综合多方面:每周做渐进式超负荷训练(比如常用的5×5训练法,5组每组5次),定时定量吃蛋白质(比如把每天的蛋白质分成4-5次吃,每次30克左右),睡够7小时优质睡眠(维持睾酮和皮质醇的比值在1以上,这对激素环境很重要),再用益生菌调节肠道通透性(降低有害的脂多糖水平)。用生物电阻抗法测的话,这种综合方案12周能让瘦体重增加2.3-3.1公斤,明显比只补营养或只训练效果好。

责任声明:本文仅为健康科普,内容不构成用药或医疗指南,建议出现健康问题请及时就医。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