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吃饭时3个小改变,或能延缓衰老、调节血糖、血脂

吃饭时总想着刷手机追剧?你可能正在错过让身体“冻龄”的黄金机会。营养学家发现,餐桌上的细微调整,比吃多少补品都管用。今天揭秘三个吃饭时的“小动作”,坚持一个月就能看到变化。

一、调整进食顺序:蔬菜→蛋白质→主食

1、先吃绿叶蔬菜打底

膳食纤维形成保护膜,延缓糖分吸收速度。推荐凉拌菠菜、白灼菜心等低油做法,摄入量占餐盘1/3。

2、中间吃优质蛋白质

鱼肉蛋奶等蛋白质需要20分钟触发饱腹信号。清蒸鱼、白切鸡等清淡做法最理想,份量约掌心大小。

3、最后吃主食控血糖

此时胃部已有填充感,自然减少碳水摄入。建议选择杂粮饭、全麦馒头等低GI主食,控制在半碗以内。

二、改变咀嚼方式:每口嚼30次

1、延长消化酶作用时间

充分咀嚼使唾液淀粉酶提前分解碳水化合物,减轻肠道负担。从今天开始,放下筷子练习数咀嚼次数。

2、刺激饱腹神经中枢

大脑接收饱腹信号需要15-20分钟,细嚼慢咽避免过量进食。硬质食物如坚果、苹果可自然增加咀嚼次数。

3、锻炼面部肌肉群

相当于天然的面部提拉运动,预防法令纹加深。注意两侧牙齿均衡使用,避免大小脸。

三、调整餐具选择:小号+深色

1、换用18cm餐盘

比标准餐盘减少20%容量,视觉上却有满盘效果。研究发现使用小餐具的人平均少摄入22%热量。

2、挑选深蓝色餐具

冷色调能降低食欲冲动,避免情绪化进食。避免使用红色、黄色等刺激食欲的暖色系。

3、改用细长玻璃杯

喝饮料时选择瘦高杯型,会比矮胖杯子少喝19%的量。倒果汁等含糖饮品时尤其要注意。

坚持这些改变的同时,记得配合这些细节:餐前喝200ml温水唤醒肠胃,用餐时保持专注不刷手机,餐后静坐15分钟再活动。别小看这些微调,它们正在悄悄改写你的代谢时钟。从下一顿饭开始,给自己21天养成新习惯,镜子里那个气色红润的你很快会来报到。

温馨提示:内容中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构成用药指南,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