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了10年吊兰最终淘汰,不是心狠,实在无奈!

吊兰,作为常见的室内观赏性绿植。

一直凭借着卓越的适应和繁殖能力、净化空气的优势,备受人们的喜欢。

然而,大连的一70岁退休大爷,养了10年的吊兰,如今说什么都要把它淘汰。

大爷直言:“不是我心狠,实在没办法!”

“它太能长了,长到我都快招架不住。”

……

不止如此,一番沟通,从大爷的话中我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养花人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确实,吊兰太好养,有些时候也可能是“罪过”。

更何况,吊兰的“缺点”让人无法忍受。

下面和大家详细说说。

①太能下崽

吊兰绝对是“爆崽王”,想要一盆变成多盆,根本就不用费力气扦插。

环境适宜,一年四季都会孕育匍匐茎,都会窜出许多的小吊兰。

剪下来,随便插水里,插土里,它就能呼呼冒白根,要不了半年就能继续下崽了。

刚开始,大爷确实因为它爱下崽而欣喜,给厨房、卫生间等每个能挂盆栽的地方全都挂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感觉到审美疲劳,毕竟不管怎么养,它就那样,朋友见了也顶多夸一句“长得真绿,真旺盛……”,很难从养花的这件事中获取满足感。

②容易吸引小虫子

梅雨季以及秋季湿度大的时候,这种植物就很容易吸引各种小虫子。

不仅会突然从中飞出一些虫子,吓到自己和家里人,还会在叶子上产卵,密密麻麻的,看着就恶心。

更何况,住在楼房,在室内养花,想要喷药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一不留神可能虫子没杀死,先害了自家人。

所以每次看到虫害,大爷就只能尝试各种“偏方”,如洗叶子、挂粘虫板、喷点低浓度肥皂水……

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但治标不治本,时间长了,人自然就感觉十分无力,也是因为这样,坚持了10年,大爷终究还是坚持不下去了。

③没经济价值

虽然养吊兰,只是因为喜欢。

但越养越多,吊兰却仍旧没什么价值,反之,大爷尽量不投入资金了,仍旧花了不少钱,特别是精力方面,吊兰时不时黄叶,隔三差五大爷就要修剪枝叶、搬运盆栽。

而且吊兰也不像多肉、玉树等植物,养成老桩,身价就能立马翻倍。

养吊兰,几乎只有“付出”,没有经济收益,而且时间久了,它连“情绪价值”都不能提供,也就难怪大爷说放弃就放弃了。

当然,大爷也说了,若不知道养什么绿植,也可以试试,但一定要控制住数量。

尽量遵循吊兰对生长环境的需求,呵护其健康成长,少生病虫会。

具体如何做?

⑴花盆和土壤

吊兰耐贫瘠,贫瘠的土壤里也可以健康成长。

但肥沃透气的弱酸性土质更有利于植株长根以及繁殖。

建议,采用疏松透气肥沃的万能营养土种植,尽量用直径30+的花盆,保证根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这样间隔1-2年换一次土即可。

⑵光照

吊兰耐阴,但充足的光照更有利于枝叶光合作用。

建议,在环境温度低于30℃时,尽量全日照,温度进一步升高时,则要在中午遮挡直射光,加强通风。

⑶浇水

一般土壤见干见湿即可。

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环境消耗水分越来越多,而且吊兰叶子单薄,无法储存大量的水分,所以到了夏季非常因为“蒸腾”而导致叶子发蔫或枯萎。

建议,一直对土壤见干见湿,但在高温天,浇水的时间要挪到凉爽的早晨或傍晚。

同时也经常喷洒水雾到枝叶上,补充水分,提高空气湿度。但也要注意,凡事过犹不及,喷水后一定要加强通风,以免枝叶积水引发黑腐。

⑷施肥

不建议大家经常给吊兰施肥。

一般在换土时,往土里混合适量的缓释肥,再加上植物光合作用就能合成养分,所以平时不施肥也没问题。

不过要注意,为了保持土壤一直具备良好的排水透气性,间隔半个月用一次果皮+淘米水发酵而成的水肥,一定要稀释后再浇灌土壤。

⑸修剪

黄叶以及过多的枝叶,会增加吊兰患病生虫的几率。

为此,若想要其健康成长,姿态优美,更具有观赏性,大家一定要舍得修剪。

在冬季以及春末,气温不稳定的时候“重度”修剪,将过密、泛黄的枝叶剪掉,甚至直接“剃成小平头”。

而在平时也要时不时修剪下枝叶,让枝叶之间更透风,整体形态更好看。

写在最后,

好了,关于吊兰就说到这里,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


(家居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