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一顿真能长寿?她坚持两餐三个月,血压却不稳了

李阿姨今年快60岁了,最近她在小区跳广场舞,跳得满头大汗,精神头十足。可她听人说“少吃一顿饭能长寿”,就试着每天只吃两顿饭,还特意错开饭点,想让肠胃轻松点,顺便控制体重。结果,三个月后,她发现自己老是没力气,头晕得厉害,血压也忽高忽低,吓得赶紧去了医院。

医生听完李阿姨的饮食习惯,皱着眉头说:“你这每天只吃两顿饭,对身体可没好处,反而可能让健康出问题。”李阿姨一听,懵了,心想:不就是少吃一顿饭吗?咋还跟寿命扯上关系了?她平时听邻居们聊,说少吃点能让身体轻快,血糖也能稳住,咋就和医生说的不一样呢?

其实,很多人和李阿姨一样,觉得少吃一顿饭能省事又养生。尤其是中老年人,总觉得年纪大了,少吃点对身体好,还能减肥。可数据却给了当头一棒。研究发现,每天只吃两顿饭的人,全因死亡风险比三餐规律的人高7%到23%。如果只吃一顿饭,风险更是高出30%,心血管病的死亡率甚至能飙升83%。

为啥会这样?身体不是机器,吃饭次数少了,能量跟不上。人体一天到晚都需要葡萄糖和脂肪来供能,长时间不吃饭,血糖会持续走低。脑子没燃料,容易头晕,情绪也不稳定,干啥都提不起劲。

再说,吃饭的节奏也很重要。人体有自己的生物钟,三餐规律能让胰岛素分泌有条理。可要是长期只吃两顿饭,身体的代谢节奏就乱了套。早上不吃饭,胆汁堆积,容易得胆囊结石。胃肠道功能也会出问题,消化不良、血脂异常都可能找上门。

李阿姨就中了招。她跳过早餐后,总是觉得上午没精神,注意力也集中不了。到了中午,饿得不行,一顿饭吃得太多,胃胀得难受。医生还说,她这种习惯让血压药的效果都不稳定,血压忽上忽下,风险更大。

更麻烦的是,少吃一顿饭,营养也跟不上。人靠吃饭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这些都是身体的“必需品”。中老年人肠道吸收本来就弱,少吃一顿,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不够,容易贫血、免疫力下降。时间长了,肌肉流失,腿脚没劲,走路都可能摔倒。

有研究跟踪了5万多人长达10年,发现每天三餐规律的人,死亡率比两餐的人低30%。尤其是早餐,绝对不能省。数据还显示,长期两餐的人,代谢紊乱的概率高27%,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风险也明显上升。这些数字可不是随便说的,来自美国医学会杂志和国内的《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

那是不是说,饭一口都不能少吃?当然不是。关键是要吃得聪明。每个人身体需求不一样,饭量得根据自己的情况定。营养师建议,中老年人最好保证三餐,饭量七分饱,主食、蔬菜、肉蛋奶一个都不能少。尤其是早上,吃点蛋白质和主食,能给一天开个好头。

想减肥怎么办?别急,健康瘦身有门道。吃饭得定时定量,别让两顿饭间隔太久。蔬菜每天吃300到500克,鱼肉、鸡蛋、豆制品这些优质蛋白不能缺。吃饭慢点,细嚼慢咽,让大脑来得及反应“饱了”,这样不会吃过头。

有些人情况特殊,比如有糖尿病、高血压,或者胆囊有问题,更得小心。医生建议这些人可以少量多餐,比如三餐加点小点心,比硬扛着少吃一顿强多了。像李阿姨这样的,血压不稳定还跳过早餐,简直是在给健康挖坑。

其实,很多人“少吃一顿饭”的想法,来自对“节食养生”的误解。网上总有些说法,讲少吃能延寿,可真没多少科学依据。反过来,规律三餐、均衡营养、适量运动,才是长寿的硬道理。尤其对中老年人,身体负担本来就重,瞎折腾饮食,容易让健康雪上加霜。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那我咋知道自己吃得对不对?”很简单,留心身体的信号。如果老觉得累、头晕,或者吃饭后胃不舒服,那就得调整了。找个营养师聊聊,根据自己的情况定个饮食计划,比听小区大妈的“养生经”靠谱多了。

李阿姨现在学聪明了。她听医生的话,改回一天三餐,早饭吃得营养点,午饭和晚饭控制量,蔬菜和蛋白质都配齐。没过多久,她跳广场舞的劲头又回来了,血压也稳了不少。她还跟邻居们说:“别信那些少吃长寿的说法,吃饭得讲究科学!”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