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后还猛吃核桃?医生急劝:3种坚果别碰,血管堵了后悔晚

坚果确实是个好东西。营养专家说了,它里面有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还有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对身体有不少好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里也写得清楚,坚果是每天都该吃点儿的食物。拿核桃来说,100克里头有65克的脂肪,虽然大多是对身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但热量高得吓人,吃多了照样让体重蹭蹭涨。

老年人吃坚果,得悠着点。年纪大了,新陈代谢慢,心血管也没年轻时那么硬朗。如果不控制量,坚果从“营养品”立马变“麻烦制造者”。医生常说,脂肪摄入超标,血管就容易堵,胆固醇也跟着往上窜。老王就是个例子,每天一把核桃,吃得欢,可身体扛不住。

有些坚果,老年人得少碰,尤其是这三类。盐焗花生、盐焗腰果这种咸味坚果,钠含量高得离谱。世界卫生组织说,每天钠摄入别超2000毫克,可一小把盐焗花生就能有600多毫克。吃多了,血压蹭蹭涨,高血压的老年人吃了等于给自己找麻烦。

油炸坚果更得小心。坚果本身脂肪就高,再用油一炸,营养被破坏不说,还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这玩意儿对血管是大敌,容易让血脂失控。尤其是那种用不干净油炸的散装坚果,吃下去跟喝地沟油没啥区别,老年人血脂本来就容易高,再吃这个,血管堵得更快。

还有糖衣坚果,比如裹着糖浆的核桃、蜜汁杏仁,甜得让人上瘾,可热量高得像颗小炸弹。吃多了,血糖哗哗往上涨,对有糖尿病风险的老年人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医生常提醒,糖分摄入得严格控制,不然胰岛功能受不了,糖尿病找上门就晚了。

核桃本身没啥问题,关键看咋吃。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吃10到15克坚果就够了,差不多3到5颗核桃仁。超过这个量,热量和脂肪就容易超标。特别是高血脂、脂肪肝的人,最好换成脂肪低的杏仁或开心果,还得挑原味的,别沾盐和糖。

吃坚果还得看体质。核桃属于热性食物,体质偏热或者有慢性炎症的人,吃多了容易上火。肠胃不好的人也得少吃,坚果纤维多,消化慢,容易肚子不舒服。医生还提醒,坚果得嚼碎了吃,不然容易卡在嗓子眼儿,年纪大的人更得注意。

咋吃才科学?先得定量。100克核桃热量有670千卡,跟三碗米饭差不多。别拿着一袋吃个没完,建议用小碟子装好,吃完就收起来。吃饭的时候,把坚果当配菜,搭配点蔬菜和全谷物,能让血糖稳一些,也不会吃太多。

买坚果也有讲究。原味的最好,少选油炸或者加了糖盐的。看看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挑生产日期新的,散装的坚果容易变质,吃了不安全。医生还建议,坚果别当零食,最好跟正餐一块儿吃,热量好控制。

对高血脂的人来说,每天坚果别超10克,油炸的更得躲远点。糖尿病患者得挑无糖的原味坚果,还得算好总热量。胖的人就别把坚果当零嘴了,最好听营养师的建议吃。肠胃弱的人,坚果吃多了容易胀气,少吃为妙。

说到底,60岁以后,身体不像年轻时那么能折腾。吃啥、咋吃,比吃多少更重要。坚果虽好,但得吃得聪明。别听那些“吃核桃补脑”的忽悠,健康不是靠一把坚果堆出来的,而是得靠科学的习惯。

中国这几年在健康科普上没少下功夫。国家卫健委出了好多指南,教大家怎么吃得健康。比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里,就把坚果的重要性讲得明明白白,还教大家怎么搭配饮食。这些指南不光让老百姓吃得明白,也让中国的健康理念走出了国门。很多外国朋友看了都说,中国人这套饮食方法,简单又实用。

老王现在学聪明了,每天就吃三四颗核桃,还搭配点燕麦和水果,体检指标也好多了。他笑着说,早知道这么吃,省了多少冤枉路!其实,健康这事儿,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管住嘴,迈开腿,科学饮食,医院的门就不会常进。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