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又被热议!医生建议:中老年人喝豆浆前,务必搞清这6个误区

一、豆浆没煮熟,喝了反伤胃

很多人喜欢在家自制豆浆,但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细节:豆浆必须充分加热至100℃以上,并且至少持续煮沸3到5分钟。这是因为黄豆中含有皂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这些天然的抗营养因子如果未被完全破坏,喝下去轻则引起腹胀、恶心,重则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早就明确指出,豆浆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饮用,否则就像在胃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二、糖尿病患者不能喝豆浆?其实要看怎么喝

豆浆本身不含蔗糖,但很多人喝不惯原味,就会往里加糖,甚至蜂蜜。这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大忌。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不能喝豆浆。无糖、原味的豆浆,升糖指数低,富含植物蛋白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对控制血糖反而有好处。关键在于控制摄入量,不空腹饮用,不与高碳水食物同食。就像给血糖管理加上了一道“安全锁”,只要合理饮用,豆浆完全可以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选择。

三、豆浆等于牛奶?营养价值不一样

四、喝豆浆能防癌?别被夸大其词误导

近年来,关于“豆浆防癌”的说法流传甚广。主要依据是大豆异黄酮,它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在体内可能具有抗氧化、调节激素水平的作用。但目前关于其防癌效果的研究尚处于观察性阶段。中国营养学会指出,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激素相关肿瘤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这并不是说喝豆浆就能防癌,喝多了也不会“多一层保护”。更重要的是,异黄酮的作用受个体激素水平、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能把豆浆当成“抗癌灵药”来喝,合理膳食、良好生活习惯才是防癌的关键。

五、有结石不能喝豆浆?这是一种误解

有些中老年人因肾结石、胆结石被告知不能喝豆浆,担心大豆中的草酸会加剧结石。然而,这种说法在医学上并不完全成立。研究表明,适量摄入大豆制品并不会显著增加肾结石风险,尤其是低草酸的大豆制品(如煮熟的豆浆)对健康人群影响很小。真正增加结石风险的,是高盐饮食、摄水不足、动物蛋白摄入过多等。如果患有结石,应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不是一刀切地戒掉豆浆,而是注意摄入总量和饮水量,保持尿液稀释。

六、豆浆越多越好?中老年人饮用需适量

豆浆虽好,但中老年人肠胃功能下降,蛋白代谢能力减弱,饮用量必须控制。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豆制品摄入25克大豆蛋白为宜,相当于250-300ml豆浆。过量饮用豆浆,可能导致蛋白质摄入过剩、肠胃不适,甚至影响钙的吸收。

尤其是搭配高蛋白饮食时(如鸡蛋、瘦肉),更应注意总量控制。此外,豆浆不能空腹喝。空腹状态下胃酸浓度高,易破坏豆浆中的蛋白质结构,影响吸收,也可能引起胃部不适。建议搭配主食一起饮用,如全麦馒头、燕麦粥。

校对 庄武


(美食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