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癌症高发,是蚝油惹的祸吗?厨房里的这3种调味品,都很安全

拓荒号:拓荒牛 (开说)

2022年全国新发病例就达482.5万,死亡257.4万,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还多。 肺癌稳坐头把交椅,结直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紧随其后,尤其是城市里中年人,筛查一拖再拖,到了医院才后悔。

老龄化、空气污染、抽烟喝酒这些大敌是主因,可总有谣言把锅甩给厨房里的小瓶子,比如蚝油,说它吃着吃着就把人推向癌症边缘。

这事儿听多了也累人,饭桌上那点鲜味儿,本该是生活的调剂,怎么就成了惊弓之鸟?

蚝油从牡蛎熬出来,鲜得能让一盘家常菜立马升级。网上传得凶,说蚝油里谷氨酸钠一加热超120度,就变焦谷氨酸钠,直奔致癌去。

可这说法只对了一半。谷氨酸钠是增鲜剂,全球公认安全,热了顶多丢掉鲜味,焦谷氨酸钠压根儿不带毒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翻遍资料,也没把它列进致癌名单。 央视前阵子还做了实验,蚝油加热后检测,没发现任何有害残留。 所以,癌症高发跟蚝油没半点关系,它顶多是锅里一小勺帮手,罪魁祸首还是生活方式的那些老毛病。

不过话说回来,蚝油也不是铁板一块儿,得会用。开封后搁室温,尤其是厨房热得像蒸笼,氧化分解就来势汹汹,细菌繁殖快,霉变一出,黄曲霉素就藏身其中。

这家伙毒性猛,1毫克就够肝脏遭罪,一级致癌物,砒霜的68倍。

专家建议,买回来就冰箱0到4度存着,用泵头的瓶子定期检查瓶口角落,别让绿毛白絮钻出来。 买小瓶分装,用完快,这不光是为蚝油,厨房里那些易霉的调料都得这么防着。

厨房调料多,谣言也多,大蒜就是典型。谁家炒菜不剁几瓣蒜末爆香?可传闻说,油热蒜下锅,美拉德反应一触发,丙烯酰胺蹦出来,2A级致癌物,长期吃直奔癌症。 这话听着像真事儿,动物实验里证据足,可对人呢,数据还缺口大。

关键是量,炝锅那点丙烯酰胺,远没到致癌门槛。世卫组织定限,成年人短期得吞32公斤大蒜才勉强沾边。 日常几瓣蒜,炒出金黄香气,哪够那山量?

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测过,家常菜里这物质微乎其微,反倒大蒜的硫化合物有抗菌护肠的好处。 别一刀切扔了它,饭菜少了大蒜,寡淡得像嚼蜡,生活本就苦,多点鲜香不是罪过。

味精更冤,搁老一辈眼里,它是化学怪胎,加热变毒,致癌脱发杀精啥的传闻满天飞。 其实味精从玉米小麦发酵来,谷氨酸钠纯天然。热到120度生焦谷氨酸钠?对,但这东西只丢鲜味,不害人。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联合评估,正常量下安全得很,归“最安全类别”。 FDA反复测,人体无反应,亚洲菜离不开它,汤鲜肉滑,全靠一勺提神。

谣言起于上世纪那场“中国餐馆综合征”闹剧,早被科学打脸。

酱油的锅更大,黑亮瓶子谁家缺?谣言双头,生喝伤身,没国标代码就是勾兑癌。 焦糖色素是色,里头4-甲基咪唑听起来悬,可国标限200毫克每公斤,毒性忽略不计。

这些调料安全,可储存得当是底线。

黄曲霉素不挑食,干辣椒八角腐乳豆豉,全是高危。开封酱油搁台面,潮热一催,霉菌几何增,毒素钻营。 专家提醒,通风干燥处存,用冰箱门兜,取出温水泡瓶。 买少用快,小作坊货慎挑,卫生不过关,风险翻倍。 癌症数据里,霉变食品是隐形杀手,南方潮湿地多见,早防早安心。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