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河北一对新人的婚车在酒店停车场遭遇拦截,拦车者提出要么支付50条普通香烟,要么支付10条高档香烟,否则不让婚车通行。双方僵持约一个小时后,考虑到婚礼行程紧凑,不愿过多纠缠的新人选择弃车离开,最终打车赶赴婚礼现场。据悉,事发地点位于酒店停车场,新人并未报警,此次婚车服务的费用也尚未结算。

图片来源网络
这样的讨喜,哪里还有半分祝福新人的意味,分明是借着民俗之名行趁喜打劫之实,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婚车讨喜本是传统婚俗中的温情环节,几颗喜糖、一个小红包,承载的是邻里亲友对新人的美好期许,图的是一份热闹喜庆。可如今,这份善意却被一些人异化为敛财的幌子,讨喜变成了强要,祝福沦为了勒索。从象征性的心意到50条香烟的巨额诉求,从友好互动到堵路施压,这种变味的讨喜,不仅搅乱了婚礼秩序,更触碰了公序良俗的底线,甚至涉嫌违法犯罪。
更令人揪心的是,此类现象并非个例。河南项城男子多次拦截婚车索财被行政拘留,吉林长春男子掰断豪车车标寻衅滋事,安徽阜阳有人用身体拦车威胁索求财物……这些案例反复上演,折射出部分人对规则的漠视和贪婪的本性。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拦车者利用新人“怕耽误吉时”“不愿惹麻烦”的心态,屡屡得手,而受害者的妥协退让,反而进一步助长了这种歪风邪气。
其实,沾喜气与犯法律之间的红线十分清晰。正如法律专家所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拦车阻碍通行施压索财,已涉嫌敲诈勒索或寻衅滋事,若伴随暴力威胁,更可能升级为抢劫。即便未索得财物,其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也应受到治安处罚。遗憾的是,不少人对这一法律边界认识模糊,将违法行为当作民俗惯例,最终付出了相应的法律代价。
要整治这种变味的讨喜乱象,需要多方合力、标本兼治。监管部门要主动作为,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加强对婚车通行高发区域的巡逻管控,对拦车索财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有力震慑。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案例解读、法律宣讲等方式,让群众明确婚俗边界与法律红线,认清此类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
对于新人而言,遇到此类情况切勿抱着花钱买平安的心态妥协,应第一时间报警,保留现场视频、录音等证据,交由警方依法处置。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引导婚俗回归本质,摒弃趁喜敛财的错误观念,让婚车讨喜重拾祝福的初心。
婚俗传承的是文化底蕴,彰显的是文明风尚。不给烟就拦车的讨喜,既背离了传统婚俗的本意,也损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唯有拿出较真碰硬的态度,用法律划定边界,用文明引领风尚,才能彻底铲除这种陋习土壤,让每一场婚礼都能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顺利举行,让传统婚俗在新时代焕发应有的温度与光彩。(文:杜才云)
【来源:西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