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播断层领跑!优质内容打底,《水龙吟》把影视IP塑造玩出新花样

作为一个追了十年剧的资深剧迷,今年秋天真没白等。

《水龙吟》一开播我就抱着手机蹲点,本来想浅看两集就睡觉,结果越看越上头,一口气刷完更新还忍不住去刷二创。

这部剧真的打破了我对玄侠剧的固有印象,不光好看,还玩出了好多新花样,难怪能火遍国内外。

《水龙吟》开播那天,我正用芒果TV追剧,突然就卡住了。

一开始还以为是我家网不好,翻了朋友圈才发现,好多人都在说平台崩了。

后来才知道,开播10分钟它就创下了芒果TV单集播放量的历史最高纪录,咪咕视频的热度更是直接冲到12000。

现在能让大家这么疯狂追剧的剧真不多了,同期的其他剧集完全被它甩在身后。

商业价值也很能打,开播首日单集就有11个广告位,前四集累计43个广告。

播到第三天,集均广告还能稳住8个,品牌方真金白银的投入,就是对这部剧最好的认可。更有意思的是,它还带火了电视大屏。

我身边好几个朋友,本来早就不怎么开电视了,看了《水龙吟》的4K画质和电影级特效,觉得手机小屏幕装不下这份质感,特意重新开通了大屏业务。

很显然,好内容真的能反向拉动大家对观看设备的需求。

出海成绩更是让人惊喜,开播前全球预约量就有650万,19个国家同步上线,主流平台全覆盖,多语言字幕还能零时差更新。

IMDb开分9.2,全球800多家媒体都在夸它让东方美学走向世界。

TikTok上的二创视频都有2.46亿条了,海外网友说有“中式漫威的既视感”。

在中国台湾地区,PTT论坛天天有人扒剧情伏笔,这种文化传播的力度,真的让人觉得骄傲。

能有这么好的成绩,归根到底还是剧本身够出色。

《水龙吟》改编自藤萍的小说《千劫眉》,本来我还担心改编会毁原著,追了之后发现完全多虑了。

它以侠义精神为核心,又加上了玄幻的设定,构建的世界观既有江湖豪情,又有奇幻意境。

剧情环环相扣,细节里全是伏笔。

我追剧的时候,经常要倒回去重看,有时候唐俪辞说的几句话,我得反复琢磨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身边追剧的朋友都开玩笑说,看《水龙吟》就是“智商确诊现场”,但越烧脑越让人上头。这种不把观众当傻子的剧情,在现在的影视市场里真的很难得。

演员阵容也没让人失望。罗云熙的古装造型一直很能打,这次他领衔主演,把角色的层次感演绎得很到位。

肖顺尧、敖子逸这些演员也很贴合角色,还有徐正溪、王以纶等一众实力演员加盟,整个阵容既有颜值又有演技。

本来想只看罗云熙的戏份,后来发现每个角色都很有魅力,完全让人移不开眼。

制作方面的用心更是随处可见,这部剧由《流浪地球》团队操刀,用了240度环形LED虚拟拍摄技术,单集特效镜头就有420个。

九渊龙宫的龙鳞,单片模型面数就达1.4万。4K全流程特效把敦煌岩彩、唐代“浮光锦”的纹理都还原得很清晰,场景设计里还融入了三星堆青铜纹样。

服化道更是考究,847套自制华服、1222件簪缨配饰,还有1557件新制武器,每一件都藏着传统美学的影子。

追剧的时候,我经常暂停欣赏这些细节,感觉不是在看剧,而是在逛一座移动的东方美学博物馆。

除了剧集本身,《水龙吟》的IP开发也玩出了新高度。

它和五凤溪的文旅项目同步立项,1:1还原了剧中的“龙吟阁”和“江湖市集”。

观众可以穿上非遗戏服拍大片,体验苏绣、盘金绣这些传统手艺,还能玩实景解谜游戏。

这种把看剧变成沉浸式体验的做法,比单纯卖周边有意义多了。

我已经和朋友约好,有空一定要去这个文旅小镇逛逛,亲身感受一下“住进江湖”的感觉。

它还为每个主要角色打造了专属人物曲,一共9首。

唐俪辞的《一往》、池云的《江湖此时》,每一首歌都和角色的性格、经历高度契合。

我现在追剧的时候,听到对应的BGM就会跟着共情,就算不看剧,单听这些歌也能想起剧中的情节。

这种用音乐延长IP生命力的操作,真的很巧妙。

和《大侦探对撞季》的联动也很有新意,主演们以剧中身份参与探案,剧情设计得烧脑又有趣。

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超过1579万,既满足了剧迷的需求,又吸引了不少推理迷。

如此看来,这种跨界联动确实能让IP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作为一个资深追剧人,我看过太多开播即巅峰、后续乏力的剧集,也见过不少只重流量、不重品质的IP开发。

《水龙吟》的成功,让我明白影视IP的生命力从来不是靠短期流量堆出来的。

优质的内容是根本,用心的制作是支撑,而多元化的跨界开发则能让IP持续发光发热。

它不仅让观众看到了东方美学的魅力,还为影视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

未来的影视IP开发,或许可以多向《水龙吟》学习,把品质放在首位,同时探索更多让观众参与进来的方式。

毫无疑问,只有这样,才能让影视IP真正走得长远,才能让更多优秀的中国文化通过影视作品走向世界。


(财经责编:拓荒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