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明星风波正悄然重塑整个代言市场,品牌方开始重新审视那些光鲜亮丽的“95花”们。
“抱歉,直播活动因故延期。”8月29日凌晨,自然堂一则简短公告在深夜激起千层浪。原本预计当晚亮相的全球护肤代言人虞书欣,突然从品牌直播中消失。这则仅百余字的声明,将明星舆情与品牌战略的深度绑定关系再次置于聚光灯下。
与此同时,优酸乳悄悄删除了全平台与虞书欣相关的博文。原来超话里20条帖子,转眼只剩1条。当网友询问客服,得到的回应是:“我们已经关注到相关信息,正在内部评估,且品牌始终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观。”
---
01 明星代言,瓷碗还是铁碗?
曾几何时,邀请当红明星代言是品牌抢占市场的必胜法宝。而今虞书欣事件却给整个行业泼了一盆冷水。
数据显示,虞书欣某社交平台账号粉丝量较上周峰值减少72万,单日取关人数创下其出道以来最高纪录。这场暴跌不仅关乎一个艺人,更引发了整个明星代言市场的地震。
品牌方开始意识到,昔日看似牢固的明星代言,原来只是个瓷碗——好看但易碎。而如今他们迫切需要的是更耐用的铁饭碗。
02 风险评估,从个人延伸到家族
虞书欣事件的特殊性在于,引发争议的并非她本人的言行,而是其家庭背景。财经博主“老潘财商”质疑虞书欣父亲控股企业经营异常,相关截图与法律文书在网络流传。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随着法规日趋完善,品牌方对合作艺人背调正在向“家族关联企业审查”延伸。某4A公司商务总监透露,当前艺人签约前的风险评估维度已从个人言行扩展至直系亲属商业行为,税务合规性、经营纠纷等都被纳入考量范围。
这种转变意味着,明星代言的风险评估已经进入了 “连坐时代” 。不仅要看艺人本身,还要审视其背后的家族网络。
03 95花:高危与高回报并存
“95花”作为娱乐圈新生代力量,本就面临人设单一、作品不足的质疑。虞书欣事件更是让品牌方开始重新评估这一群体的商业价值。
统计显示,虞书欣掉粉人群中,30岁以上的理性观众占比超过六成,这些人群更看重艺人背后的社会责任与价值观,而非单纯的“人设包装”。这部分人群恰恰是许多消费品品牌的核心目标客户。
虞书欣工作室在事发初期就发出声明,否认传闻,强调“信息不实、存在恶意拼凑”的指控。但声明未能随附能彻底打消质疑的关键证据,因而质询声仍然不断。
04 品牌应对:从刚性切割到柔性应对
面对明星舆情,品牌的应对策略也在不断进化。自然堂公告中“延期举办”的措辞选择,既保持了与代言人的合作关系,又为舆情发展预留观察期。
这种 “柔性切割” 策略在近年品牌危机处理中渐成主流。相较于直接解约更能降低双方损失。数据显示,2024年明星舆情事件中采取类似处理方式的企业,后续商业价值恢复速度比直接解约品牌快42%。
品牌们学会了在危机中走钢丝:既不盲目站队,也不急于切割,给自己留下回旋余地。
05 未来代言市场走向何方
虞书欣事件背后,是整个明星代言市场的深刻变革。品牌方开始意识到,代言人选择不应只看流量和热度,更要考虑稳定性与风险控制。
业内人士指出,明星在此类危机中的要诀并非“堵住”风声,而是“疏导”:透明回应、以专业作品重建信任,才是长久之道。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品牌采取“去明星化”策略:要么选择多个明星分担风险,要么打造自有IP,减少对明星的依赖。
甚至可能会有品牌转向虚拟偶像代言——毕竟虚拟偶像不会有家庭财务问题,也不会被爆出黑料。
---
法律界人士对明星维权方式也提出新思考。虞书欣和父亲都聘请了律所维权,但相关声明被律师圈倒油调侃。有律所发布的声明甚至只是一篇文章,不是律师函,连公章都没有。
品牌们的合约条款正在悄悄修改:道德条款更加细致,家族背景审查成为必备项,违约金数字不断攀升。
未来的明星代言,不再只是一场流量游戏,更是一场风险控制的博弈。
校对 廖晴